仔細琢磨的意思,就是要讓楊麗華、蕭九娘看看名單,各自合計一下,尉遲熾繁明白,也不說破。
其實她對宇文溫的婚姻觀有些腹誹,本來男女十三、十四歲成婚是很正常的事情,她和宇文溫就是正常婚齡結的婚,結果宇文溫倒好,蠻不講理的規定兒子們成婚年紀為二十歲。
說什麼“中二期”,說什麼少不經事,說什麼“自己還沒成人,無法履行做父親的職責”,尉遲熾繁都不知道宇文溫是怎麼冒出如此念頭的。
知道事情原委的人,明白天子另有考慮,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她這個做嫡母的蛇蠍心腸,盼著庶子們晚婚,一旦有個三長兩短,連個後代都沒有。
當然,男子成婚年紀往後些倒無所謂,大把貴族子弟到了二十多歲才成婚,畢竟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如果碰不上合適的聯姻物件,多等上幾年都無妨。
所幸,女兒們的婚齡門檻沒有被宇文溫提高,如今除了尉遲明月、陳去年為宇文溫生的女兒,其她女兒都出嫁了。
現在,“大齡青年”宇文維屏、宇文維行要成親了,還得從地方任上回京,在尉遲熾繁看來,這就是瞎折騰:早幾年辦完婚事,不就結了?
她正要和宇文溫說別的事,卻聽宇文溫問:“我記得,長孫家的女郎,也到適婚年紀了?”
朝中高官,姓長孫的倒是有幾個,但尉遲熾繁不清楚宇文溫說的是哪家:“長孫家?哪個長孫家呀?不知夫君說的是?”
唐國公府,面容有些憔悴的李淵一邊吃飯一邊看報紙,他剛結束守喪,訊息閉塞和外界有些“脫節”,所以需要看邸報、報紙來了解最新的訊息。
之前,唐國太夫人獨孤氏去世,李淵悲痛欲絕,丁憂回家守喪,在母親墓旁結廬而居。
既然結廬而居,自然就不問世事,府裡事務,都是夫人竇氏操持,雖然這期間府裡都有邸報、報紙按時送達,但李淵基本上都沒看。
他自幼喪父,是母親拉扯大的,知道母親不容易,所以很感恩,如今子欲養而親不在,如何不會悲痛欲絕,守喪期間哪還有心思瞭解新聞。
現在,看著報紙,李淵漸漸入神,連筷子都不動了。
新式火輪船開始承擔航運重任;皇朝使者遠赴極東之地,發現‘新大陸’,其上土著疑似殷商遺民;秋末,新式電報機實用化,朝廷即將大規模佈設電報線。
時局發展之快,讓李淵有些錯愕,尤其那“電報”即將普及的訊息,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如果按照報紙所說,電報線路架設完畢後,中樞和邊疆的聯絡,可以實現當日完成。
譬如,交州龍編城內糧倉失火,長安當天就能知道這件事。
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便利通訊工具,現在真的出現了,如此來,天下形勢,又是一個新局面。
李淵心中震撼,放下報紙,呆呆看著,不知該說什麼。
房外傳來說話聲,不一會竇氏入內,見著李淵已經吃完飯,便陪著說話。
說著說著,竇氏嘆了口氣:“妾本已為二郎選了個人家,奈何,晚了一步。”
李淵次子李世民到了成婚年紀,他知道夫人張羅著為兒子說親,便問:“嗯?是誰家女郎?”
“長孫家的。”
“長孫家的?那可是有幾家呀”李淵想了想,想起什麼:“啊,原來是被誰捷足先登了?”
“陛下。”
“呃”李淵說話聲音不由自主低了些,“陛下看中長孫家的小娘子?”
竇氏正要點頭,忽然一愣,看著李淵,笑道:‘陛下是為了皇子娶親,夫君想到哪裡去了?’
“噢”李淵有些尷尬,不過這倒沒什麼,他覺得既然不湊巧,那就給李世民另尋人家得了。
對此,竇氏心中有些遺憾,因為她本來看好長孫家的女郎,奈何姑婆(婆婆)去世,守喪期不好張羅婚事,所以,遲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