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榻上,尉遲熾繁已經熟睡,而宇文溫卻在外間伏案疾書,方才一個念頭出現之後,他的創作靈感便滔滔不絕冒出來,所以即便夜深也顧不得休息,要抓緊時間用紙筆將這些靈感記下來。
然後編成故事。
故事的梗概,他已有了主意,需要在此基礎上,完善故事背景和相關設定,這需要極大的想象力或者素材,而他,正好有相關素材。
那就是商、商兩國跨越千年的宿怨,夾雜著鐵血大戰異形的“故事”。
宇文溫曾經聽說過一個假設,那就是根據“現代”考古發現,美洲的最古老文明,位於墨西哥西海岸地區,是和中原的殷商同期,而考古發現這個文明遺留的文物,其上圖案、文字和殷商時期文物的圖案、文字類似。
同樣喜歡玉器,玉器上的虎紋和殷商時期虎紋類似。
種種跡象表明,殷商和同期的這個美洲古文明,似乎有聯絡。
“當年”,殷商的紂王無道,引得諸侯怨聲載道,適逢殷商主力大軍討伐東夷,以致國都朝歌空虛,周武王姬發便聯合諸侯軍隊討伐紂王,是為武王伐紂。
紂王兵敗身亡,而討伐東夷的殷商主力大軍,卻未見史籍記載其下落。
於是,有一個大膽的假設出現了,那就是“殷人東渡”的假設:這支軍隊中的許多軍民,很可能見無力迴天,便乘船渡海出逃,想要逃到東海上的仙境避難。
結果出逃的船隊中,有一些船陰差陽錯間沿著黑潮抵達美洲(一說是走陸路,經過白令海峽抵達美洲)。
於是,當殷商在中原滅亡之後,東渡的殷人便在美洲延續了殷商的國祚,在後世墨西哥地區立國,繁衍生息,成為了美洲最早的文明。
世事變遷,當中原的周天子完蛋,秦國統一天下,美洲的這個殷商文明也漸漸瓦解,由一個國家,瓦解為各諸侯國,甚至漸漸碎化成大小部族。
一部分部族往北走,在北美大陸上繁衍生息,成了後世印第安部族的祖先;
一部分人留在原地或者向南遷移,和中美洲、南美洲的土著融合,成了後來其他美洲文明的起源之一,而正是因為這些殷商遺民來到美洲,才把殷商時期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帶來,影響了後續文明。
譬如殷商文化中特有的虎神崇拜、祭天儀式,用於裝飾的饕餮紋等等,在美洲印第安文明中都可找到對應的特點。就連商紂王用過的炮烙酷刑,在美洲印第安、古印加人中亦可尋覓
這種假設,爭議極大,主流學術界的看法是這種假設是牽強附會、無稽之談,宇文溫當然不可能知道這說法對不對,但不妨礙他“適度借鑑”,編出一個故事。
“當年”牧野之戰未能及時回援的殷商大軍,確實有許多軍民不甘心做亡國奴,於是選擇出逃海外,結果陰差陽錯來到極東之地的新大陸,在那裡延續了殷商的國祚。
在這片新天地,他們和各種野人、異獸搏鬥,並馴化了奇花異草作為農作物,好不容易才站穩腳跟。
經過一代代人的不斷努力,這些遺民從一開始的艱難求生,到後面的興旺發達,一個不亞於故國的“東商”(或東殷),出現在這新天地裡。
雖然遠離故土,但這些殷商遺民依舊念念不忘本源,奈何再不得浮海西返,返回故土復國。
不知不覺,上千年過去,忽然有一天,海面上駛來數艘大帆船,船上飄揚著黑底白花旗幟,“東商”的國民熱情款待了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透過一段時間的交流,雙方能夠進行簡單的交流。
結果,“東商”的國民發現,這些來客是從大海的西邊,也就是他們魂牽夢繞的中原故土浮海過來的。
其所屬的朝廷,國號名為“周”。
千年前的亡國之恨,瞬間在“東商”國民的胸中點燃,他們認為是敵國“姬周”萬里追殺,追殺了千年,終於追上來了。
於是“東商”國民群情激奮,要將這些“細作”活剝,挖心掏肺,祭奠先人。
所幸,這些周國探險隊的成員及時逃脫,卻無法上船,只能向南跑,跑進煙瘴瀰漫的原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