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武都護府(方位:中偏南):防區為原黃州總管府大部地區,確保黃州、鄂州這個軍、工、商、礦重地為中軍(京師軍隊)直轄,並扼守長江中游;
青豫都護府(方位:東):防區為河南及青齊之地,以及白馬津、對岸的河北部分地區、;
淮揚都護府(方位:東南):防區為淮南、江南地區,以及淮北徐州地區;
荊湖都護府(方位:中南):防區包括襄州大別山以南地區(黃武都護府除外),以及洞庭湖、彭蠡湖地區(包括大庾嶺南麓);
廣南都護府(方位:南):防區為嶺南及交州地區;
益滇都護府(方位:西南):防區為蜀地、南中、黔中地區;
河涼都護府(方位:西北):防區為隴右、河西走廊地區。
河朔都護府(方位:北):防區為河套、代朔地區;
冀州都護府(方位:中偏北):防區為太行山以東、黃河以北大部地區,但不包括幽燕地區。
幽燕都護府(方位:東北):防區為遼東、遼西、遼北及幽燕地區。
各軍區(都護府)糧草物資的供應和保障,以及作戰時對政區(道、府)人員的徵召,由相應轉運使司負責協調、轉運,而各轉運司還承擔將各地貢賦轉運長安的職責。
與此同時,因為各類新式機器的大量出現,加上海貿、航運、工商、採礦的大規模發展,以及新的治安、戶籍管理、徵稅需求,現有的尚書省六部二十四司不堪重負。
所以,為了增強行政管理能力,又不大幅增加機構設定,朝廷決定(暫定)在六部下增設新司。
織造司(主管紡織業和手工業)、交通司(主管水、陸交通運輸,和轉運司有區別)、工務司(管理機械製造等重工業及化學工業)。
內務司(強化戶籍、治安管理,對各特區的流動人口進行管理,協調對流動人口的徵稅)。
洋務司(管理海貿事宜,市舶司只管收稅)、商務司(管理各特區的商業)。
特區不是特別行政區,而是指大都會、主要商埠、礦區、要津和對外通商口岸(海、陸)這些“特定區域”,特區必須經過朝廷認定並張榜公佈,地方官府不能自稱。
朝廷會對這些“特區”的官府進行改革,增設相關機構,以便更好地對流動人口及工商業進行強化管理。
“特區事務”要“特辦”,其他行政區照舊,如此以來,朝廷不需要付出高昂的行政成本在全國實行這樣的強化管理。
當然,“特區”為了促進工、商、礦業發展,為了吸引大量勞動力前來務工,也為了更好地管理大量流動人口,各種“優惠政策”和“特別政策”也是別處沒有的。
這場“改制”,是意義重大的“變法”中的一部分,是朝廷為了適應形勢發展而做出的變革決定,所以決策必須慎重。
雖然最後的決策權在政事堂,但事前必須經過充分的討論,以便集思廣益、考慮周全。
所以,宇文溫預留了大半年的時間,讓官員們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參與到這場大辯論裡面,議出個大概,最後就由政事堂諸公擬定最佳的兩三個方案,再由他最後批准。
如果方案沒問題,那麼從明年元月起,就會正式實行,拉開變法的帷幕。
屆時,凡是不能適應蒸汽機這一先進生產力的經濟、文化、政治制度,都會落伍,然後...
冥頑不化、不願改變的落伍者,會被歷史的車輪碾過,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