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四百六十四章 歷史的車輪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六十四章 歷史的車輪 (2 / 2)

尚書令的職責,由左右僕射分擔,於是,諸相之首的首相尚書令,從今往後就不會有人擔任了。

這是為什麼呢?

面對侄子的疑問,宇文溫倒也開誠佈公:“如今即便有了政事堂,尚書令的地位依舊突出,若....”

宇文溫差點說“若你是皇帝,該如何壓制尚書令”,但這種話不妥,所以他頓了頓,說:

“若一個商號的大掌櫃長期掌管人事、業務及日常事務,即便大掌櫃之職時常換人,你覺得,夥計們是敬畏、佩服大掌櫃這個職務,還是敬畏東主?”

“換句話說,關鍵時刻,如果一個精幹的大掌櫃要踢開東主,自己拉隊伍創辦商號,你覺得習慣了聽大掌櫃指揮的夥計們,是選擇跟著大掌櫃創業,還是留下來,跟著自己不熟悉的少東主?”

宇文理思索片刻,便明白叔叔的意思,確實,皇權(君權)和相權的鬥爭已經持續數百年,一旦皇權闇弱,宰相很容易成為權臣。

所以將宰相一分為幾,變成如今的三高官官,就是削弱相權的必然結果。

但即便如此,尚書省作為行政機構,對於官僚集團的影響依舊很大,所以,正二品的尚書令在三高官官之中,品秩最高,依舊處於強勢地位。

政事堂諸公,可以稱為諸相,而削弱後的尚書令,依舊位列諸相之首,是為首相。

尚書令這一職務,從權力鬥爭角度來說,依舊有能力對皇權造成威脅,當文武官員習慣於聽令於尚書令(職務,不是具體的尚書令人選),一旦情況不對,時任尚書令的人,就有可能搞出大事。

如果皇帝的手腕不錯,可以有效掣肘尚書令,不用擔心什麼。

然而萬一新君無能,或者少不經事,那麼尚書令就有可能“失控”。

輕則行伊霍之事,重則謀朝篡位。

現在,讓尚書令一職空缺,將正二品的“尚書令”一分為二,變成從二品的尚書左右僕射(以左僕射為主),在品秩上不會超出中書、門下高官官,可以有效減輕相權對皇權的威脅。

當然,這樣的決定要如何實施,和宇文理無關,他今年要將改制一事處理清楚,明年,就到揚州上任去了。

而宇文溫要將尚書令一職留空,也就是設而不任,當然不是一時興起:這算是遵循歷史發展。

皇權和相權之爭,是秦漢以來各朝各代中央權力之爭的一個焦點,整體的發展趨勢,就是皇權不斷集中,相權不斷被分割。

兩漢時期,宰相由一人(職)變成三人(職),也就是三公,皇帝又設內外朝(漢武帝時起),以心腹近臣(錄尚書事、尚書令、尚書僕射等)組成辦事機構控制相權。

然而這種心腹辦事機構日漸坐大後,又形成一個實際的行政中心,甚至取代了相權,到了魏晉年間,漸漸將三公(一般是太尉、司徒、司空)擠到一邊,又對皇權構成威脅。

到了隋唐時期,透過三省六部制的建立,進一步分割相權。

隋時,尚書令一職長期空缺,到了唐,因為李世民曾擔任過尚書令一職,所以自他玄武門之變奪位後,尚書令一職再無人擔任,其職責,由尚書左右僕射分擔。

宋元之際,相權又被分割,到了明初,隨著朱元璋廢除丞相,其子孫行內閣制度,以內閣大學士行使相權,皇權和相權的千年爭鬥,終於落幕。

所以,宇文溫現在決定將尚書令一職留空,任由“歷史的車輪”將相權“碾壓”得跟碎,並不是因為犯了疑心病、成日裡擔心尚書令造反而致。

這是皇權的必然反應,和個人喜好無關。

又過了一會,該說的話說得差不多,宇文溫不忘交代侄子:

“這海魚,雖然生吃味美,但你最好還是莫吃,到了揚州也是如此。”

“畢竟,海魚身上的寄生蟲雖然比河魚身上寄生蟲少,但終歸是有的,若是吃生魚片多了,寄生蟲入體,即便華佗再世,那也是救不活的。”

“侄兒知道的,侄兒向來不生吃水產。”

“還有,魷魚、墨魚等海產,最好不要吃得太頻繁,這些海產吃多了,容易得痛風,年輕時可能不覺得,老了,疼起來,後悔都沒用了...”

見叔叔絮絮叨叨的交代,宇文理百感交集,彷彿眼前是去世多年的父親在叮囑他。

唉,攤上這麼能幹的叔叔,還能如何....再怎麼樣,叔叔總還是念及親情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