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的重要性自不必說,其產量要比杜仲膠大,容易上規模,無非是要花上十來二十年種植成材,而可可、菸草是很重要的經濟作物,一旦大量種植,可以帶來鉅額收入。
至於金雞納樹,其樹皮提煉的金雞納霜,可是治療瘧疾的良藥,即便是用金雞納樹皮熬汁也能治療瘧疾。
至於青蒿治瘧疾,實際上已有醫書指出確實可行,但是技術人員摸索了許多年,都無法提取有效成分,這明顯是技術不行,所以青蒿抗瘧疾藥物的實用化遙遙無期。
宇文溫覺得,若真找到了金雞納並帶回來樹種,廣泛種植、大量製作成藥,加上除蟲菊製成的蚊香,大規模開發南洋就不成問題。
至於美洲的黃金白銀,好是好,但需要花時間勘探,而且需要的時間恐怕不短。
所以對於宇文溫而言,與其花上十幾二十年在美洲勘探、開採黃金、白銀,還不如把精力放在眼前,因為“近在咫尺”的倭國白銀和呂州白銀,已經可以緩解燃眉之急。
至於大規模殖民美洲,將美洲變成中原朝廷的一部分,這是百年大計,不是需要宇文溫操心的問題。
朝廷動員河北百姓去闖遼東,乘船走海路不過三四日時間,而遼東又是漢時故土,不是什麼煙瘴之地,就這樣,許多百姓還猶猶豫豫,如果強迫百姓到萬里之外的美洲定居,必然會“官逼民反”、遍地烽煙。
就算在槍炮的鎮壓下,百姓認命,可動輒兩個月的不間斷、無補給航行,能活著抵達美洲的人又有多少?
即便抵達美洲,萬一當地一片荒蕪,開荒種地種出來的糧食不夠吃,爆發饑荒,又餓死一批人,這不是造孽麼?
更別說在嶺南、南中、遼東還沒開發好的情況下,朝廷哪來的財力去大規模開發萬里之外的美洲?
宇文溫覺得,在國力有限的情況下,這種捨近求遠的做法,必然無法持久。
與其殖民美洲,還不如殖民南洋,若成功在美洲“求種”成功,就在南洋大規模種植橡膠、可可、金雞納,然後大規模移民,將南洋變成中原的後花園、原材料供應地,這樣做還比較現實。
所以,宇文溫只想要美洲的特產作物,也就是“求種”,然後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建立幾個據點,以便讓遠航船隻有個落腳點、修船場,然後和當地土著建立聯絡、開展貿易,為將來做準備。
將來的事,那是子孫後代的事,他不可能一個人幹完幾代人的活兒,若真要強求,就會落得歷史上隋煬帝楊廣的下場。
把幾代人才能做完的事,壓縮到一代人做完,後果就是民不聊生、遍地烽火,即便執政者做的事情是利在千秋,卻禍在當代,普通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哪裡還會體諒你的千年大計?
想著想著,宇文溫想到了便宜小舅子楊廣,這位剃度出家後法號“智緣”,如今已在天竺“留學”了十年,也不知死了沒有。
楊麗華當年苦苦哀求,讓身陷囹吾的楊廣在兩名女子身上留下血脈,算是為楊家“求種”成功。
如今楊廣的兩個後代已經成家,有了下一代,只知道父親姓楊,英年早逝,卻不知道自己的確切身世,過著平淡而殷實的生活。
宇文溫覺得這樣倒也不錯,所以便宜小舅子還是死了算了,省得麻煩事多。
死了最好,也省得你姊姊成日裡燒香拜佛,心心念念。
有句話說得好:早死早超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