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民生方面問題的一個縮影,當交通變得愈發便利,人員、物資運輸能力實現“一日千里”,那麼中樞對於遼闊國土的控制能力必然增強。
由此引發的一連串影響該如何應對,也是宰執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以前,從嶺南廣州到關中長安,走陸路(水陸轉換)大概要兩個月,當明輪蒸汽船出現,時間縮短到一個多月。
等到靠螺旋槳推進的蒸汽船普及,這個時間也許會縮短到一個月內。
嶺南是這樣,交州、南中、遼東、遼西、河套又何嘗不是如此?
所以,大周國境內,各條能通航火輪船的水系沿岸及周邊地區,其總管府、州、郡、縣各級官署的公文往來、人員調動,速度會出現質的變化。
官方驛傳是這樣,民間郵政也是如此,這就意味著中樞對地方的控制力大幅加強,而邊遠地區的“離心力”下降。
還有,隨著航運能力出現質的變化,軍隊的調動速度也會變得更快。
對外,一旦邊疆(河套、南中、交州、遼東等)有外敵入侵或者出現駐軍叛亂,朝廷派出的援軍可以更快抵達。
對內,若總管府轄境出現民變,總管府調兵的速度會更快,或者當某處地區發生動亂,中樞的調兵速度也會加快。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中樞必須對全國(尤其航運便利地區)的軍事佈局重新進行調整,調整各精銳軍隊的駐防地,也要對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對各項戶籍制度、司法制度進行調整。
這一系列的變化,全都是由於航運能力脫胎換骨,實現了一日千里所致。
而起因,就是螺旋槳推進蒸汽船的實用化。
可以說,螺旋槳推進蒸汽船普及後,必將導致時局出現巨大變化,政事堂諸公必須適應這樣的變化,也得讓朝廷(中樞)適應這樣的變化。
變法(改革)勢在必行,但該怎麼做,需要從長計議。
今天的政事堂會議,天子和三高官官們自然不會馬上就議出個子醜寅卯來,主要會議內容,就是聽取太子宇文維城及主要技術人員對新式火輪船的介紹。
隨著新式火輪船的試航成功,太子作為“專案總負責人”,收穫巨大聲望是理所當然,但這樣的聲望,卻不會對皇帝構成實質性的威脅。
宇文溫見著兒子向宰執們介紹新式火輪船的效能,各種技術引數信手拈來,心中高興,真的很高興。
自古太子難做,尤其皇帝年富力強、遲遲不“退休”時,步入成年的太子會很鬱悶:表現太好不行,表現太差也不行。
帶兵打仗,打勝仗了,“老頭子”擔心太子趁機拉攏大將;若打敗仗,“老頭子”覺得日後太子守不住江山。
監國,表現好了,“老頭子”擔心太子結交重臣;表現差了,“老頭子”覺得太子遲早敗家。
左右為難之下,要麼太子被廢,要麼太子鋌而走險,送“老頭子”提前歸西。
現在,太子“搞科研”,既能鍛鍊能力、刷聲望,又不會威脅皇權,最重要的是,他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科技、工業體系,有了可靠的繼承人。
宇文溫用三十年時間,投入無數人力物力財力,才收穫了螺旋槳蒸汽船這枚碩果,那麼,下一個三十年,就由他的兒子甚至孫子來奮鬥了。
這樣一個美好的未來,真讓人期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