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粼粼的海面,忽然有水柱出現,桅杆上的望手看見了,興奮的向下方大喊:“水柱,右舷有水柱,是鯨魚!!”
船上的人們聞言沸騰起來,船長呼喊著,指揮船員操縱風帆,以便讓船隻調整方向,迎著鯨魚出現的海域航行,大家宛若看見獵物的獵人一般興奮。
捕鯨船“大肚鷗”號是三桅海船,登記港為琅琊港,船帆為硬帆,主要捕鯨地點在臺州、琉球、倭國之間海域。
為了討個吉利,取名大肚鷗,意指滿載而歸(大肚),平安回來(海鷗總是在海面上)。
每年秋冬季節,會有大量鯨魚從極北海域南下,經由倭國抵達琉球外海,在這一大片海域徘徊,沿線海島上的觀鯨站會將鯨魚群的動向用快船向琉球通報,早就準備就緒的捕鯨船便蜂擁出海。
這個時候,就是捕鯨者們忙碌的季節。
“大肚鷗”的船員們出海後,在預定海域巡遊數日,終於迎來了此次出航遇見的第一頭鯨魚,風向正合適,所以“大肚鷗”很快接近鯨魚,卻不能靠得太近。
海船的身軀龐大,鯨魚一旦注意到有龐然大物靠近,很大機率會快速遊走,所以這個時候,“獵人”要放出“獵犬”了,
大副吹響口哨,指揮其他船員釋放小船。
在滑輪組轉動的“咯吱”聲中,吊在船舷兩側的小船緩緩下水,船員們帶著著各種用具及長槳下船,每六人一艘,共有三艘船離開主船,向前方鯨魚而去。
捕鯨,至少需要三條及以上小船配合,其中兩艘左右包夾鯨魚,又有一艘在後面尾隨以做策應,一旦船隻少於三艘,捕鯨失敗的機率會很大,而捕鯨者面臨1風險會更高。
對於“大肚鷗”的船員們而言,捕鯨已經是熟練活,他們奮力划槳(五人划槳,一人操舵),讓小船快速接近前方那頭碩大的鯨魚。
忽然,那鯨魚潛入水中消失不見,就當大家以為這傢伙發現危險到來、潛水開溜之際,只聽水聲大作,波濤洶湧之中,一個黑色的巨大身影躍出水面。
巨大的鯨魚,宛若翱翔天際的飛禽,在海面上劃了一道弧線後入水,激起沖天水柱。
那身姿讓所有人為之驚歎,彷彿見到了傳說中的鯤鵬:
“好大一條鯨魚!”
“說不得能熬出四十桶油!”
“不對,能熬出五十桶!”
興奮的笑容,出現在每個船員的臉上,市面上鯨油供不應求,一頭鯨魚,就是一頭“金魚”,大家冒著巨大風險出海捕鯨,不就是為了賺大錢麼?
鯨魚在海面上快速遊動,波浪很大,三艘小船在海浪中穿梭,不停搖擺、顛簸,船首破浪,激起無數水花,籠罩所有船員。
追逐鯨魚的小船,隨時有翻船的危險,但所有人眼裡只有鯨魚,掌舵者奮力操縱船隻航行方向,不時高聲呼喊,讓槳手按著節拍划槳。
小船的衝刺速度很快,宛若三條獵犬般圍向鯨魚,左船率先逼近,一名身材魁梧(相對)的船員站起,手持粗碩的捕鯨叉,對準近在咫尺的碩大鯨魚。
沐浴著陽光的捕鯨叉,頭部三分叉閃爍著寒光,只聽那人大喝一聲,奮力將捕鯨叉投擲出去。
捕鯨叉在半空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落到鯨魚身上,只見血光泛起,捕鯨叉刺入鯨魚體內。
哀鳴聲中,鯨魚猛地向前游去,捕鯨叉背後繫著的繩索隨後繃直,扯動另一端的小船快速前進,那投擲捕鯨叉的船員一個晃動差點墜海,虧得被同伴扯著腰帶,方才保得安全。
他隨後接過同伴遞來的第二根捕鯨叉,擺好姿勢,看好時機奮力投擲,再次命中目標。
吃痛的鯨魚遊得更快,但鯨魚和一般的魚不同,不能長期在水面下游動,時不時就要露出水面換氣,所以有時候逃命時會一直在水面遊,這邊讓另一側的小船有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