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溫從睡夢中醒來,坐起身,發現自己躺在坐榻上不知不覺睡著了,看看窗外,依舊是黃昏,又看看座鐘,只過了大概十來分鐘,而旁邊,後宮的“季度會”依舊在進行。
看看還在發言的尉遲明月,宇文溫覺得有些佩服:好能說啊!
肚子咕咕作響,宇文溫覺得餓了,便示意宦官近前:“晚膳都準備好了麼?”
“回陛下,都準備好了。”
“今晚主食是什麼?”
“呃...主食有米飯和麵食,陛下是...”
宇文溫想了想,吩咐:“米飯。”
“是。”
宦官告退,宇文溫搓了搓臉,繼續等會議結束。
他的女人們,飲食習慣各有不同,有人習慣吃麵食,有人習慣吃米飯,這是不同飲食習慣帶來的生活差異,即便住在一起,除非有巨大的外力扭轉,否則很難改。
飲食是這樣,政治上也是這樣。
正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漢末三國鼎立,歸於司馬晉,但統一的日子沒過多久,就是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
天下四分五裂,數百年的紛爭以及南北對峙,已經讓人們對於一個統一王朝不是很適應。
這就是當下的事實。
年紀大點六十歲以上的人,多少記得西魏、東魏對峙,侯景亂梁,四五十歲以上的人,多少記得周齊對峙、周國滅齊。
所以,很多人都記得清清楚楚,國力強盛的蕭梁,是怎麼被帶著八百殘兵南逃的侯景掀翻,末路的梁帝蕭衍,悲哀感慨:“天下自我得知,自我失之。”
人們還記得蕭梁宗室是如何自相殘殺,記得蕭梁大將陳霸先襲殺尚書令王僧辯,把持朝政,然後取而代之建立陳國。
還記得齊國的皇位紛爭,記得周國的晉王連廢二帝,記得天元皇帝暴斃,外戚奪權,差點就取而代之。
記得陳霸先唯一的兒子陳昌在回國途中“不幸落水身亡”,記得宣帝陳頊是如何奪了侄子的位置。
這一切,大家都記得,記得清清楚楚。
數百年的紛爭、南北對峙,一朝統一,但許多人並不認為這是必然,不認為從此天下一統,又是一個延續數百年的王朝。
這些人,可能是關東高齊故地豪強、世家、舊人,可能是江南大族、陳國遺民,或者是關中鬱郁不得志的文官武將,大家都知道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所以,都在冷眼旁觀。
他們在旁觀,看年輕有為的天子宇文溫,是否如梁帝蕭衍那樣年老昏庸,“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或者太子繼位後,是否會如天元帝那樣短命。
或者,當宇文溫去世後諸子是否內訌,正如蕭梁宗室相互殘殺那般。
真要是那樣,機會就來了。
沒道理齊神武、周太祖、陳武帝能做到的事,我做不到。
宇文溫想到這裡,揉了揉太陽穴,繼續深思。
大分裂之後的統一王朝,基本上都是短命王朝,掃平七國的秦是這樣,結束三國亂世的晉是這樣,結束南北朝的隋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