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當然不知道如何復古行周禮,多虧了蘇綽、盧辯等名士幫忙,最後才建立起六官制等制度。
盧辯出身范陽盧氏,與其弟盧光,是為數不多進入關中為西魏朝廷效命的范陽盧氏子弟。
范陽在北方,東西魏對峙,范陽盧氏大部分有頭有臉的人都在東魏,包括盧辯、盧光的長兄盧景裕。
盧景裕、盧辯、盧光三兄弟知識淵博,各自在東西魏獲得重用,盧景裕據說後來還做了北齊某位皇帝的帝師,而盧辯、盧光兩兄弟在西魏也差不多有如此待遇。
盧辯、盧光及其他進入關中的盧氏子弟,自然成了西魏的勳臣之一,融入關隴集團。
斗轉星移,西魏變周國,期間盧辯、盧光相繼去世。
盧辯之子盧慎,表現平平,而盧光之子盧賁,與隋國公楊堅交好,在大象二年時選擇投靠楊堅。
當時楊堅遇刺(宇文溫動的手),趙王宇文招誤以為楊堅身亡,於是帶兵進宮,要捉拿“妖后”楊麗華,然後作為執政宗王,輔佐侄子宇文闡主持大局。
結果被假意投靠、帶路的盧賁給砍了。
有了這麼一出,盧賁成了隋國的元勳,盧慎成了隋臣,其他身在關中的盧氏族人亦在隋國為官。
後來隋國滅亡,鄴城朝廷既然奉趙王宇文招之子宇文乾鏗為帝,那就不會放過殺害宇文招的盧賁,還有給偽朝做幫兇的盧氏族人。
盧賁之前已戰死,盧慎也在隋國滅亡前病逝,但其家人依舊要付出代價,旁支族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清算。
作為盧賁族侄的盧楚,因為當時父親身體不好,沒當多久隋官就去世,加上盧楚當時年紀不算大的緣故,在清算中僥倖保住了性命,卻從此仕途無望。
范陽盧氏旁支眾多,所以朝廷一直也有范陽盧氏出身的官員,官位也不低,但不會有人觸黴頭,冒風險舉薦遠房族人盧楚出來做官。
即便皇帝由宇文乾鏗變成了宇文溫,也是如此。
按照警察局的調查結果,自隋國滅亡,盧楚等人在關中沒有了入仕的指望,范陽家鄉早已物是人非,回不去了,所以這些年盧楚一直在長安教書。
畢竟范陽盧氏的名頭很響,盧楚也有真才實學,雖然說話帶著些許口吃,但權貴們樂得和高門子弟攀交情、刷名聲,所以盧楚開設的私塾有不少學生,讓他能靠著束(學費)養家餬口。
所以,盧楚的身份之四和五加起來,就是一個特殊人群的象徵:昔年西魏、周國勳貴後代,卻成了附逆罪人遺族,苟活至今,無望入仕當官。
這樣的人,現在能參加科舉,能靠著真才實學殿試中選當狀元,說明了什麼?
說明朝廷網開一面,允許附逆(楊氏、尉遲氏)罪人的遠親族人改過自新,得一個入仕當官的機會。
宇文溫說到這裡,開始總結:“所以呀,盧楚雖然有口吃,但他成為狀元,為整個科舉帶來了正面的宣傳效果,而且宣傳效果很好!”
他輕輕摩挲著尉遲熾繁的手,興致勃勃說下去:“無論士族、寒族,無論良民、罪人遺族,無論是身體健康還是稍有殘疾之人,都會透過盧楚成為狀元一事,看到自己的希望!”
“嚴格執行糊名閱卷制的科舉考試,讓所有有資格參加科舉的考生,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想要獲勝,不需要靠出身,不需要靠家世,唯一需要的,就是努力讀書,有真才實學!”
“警察調查過,盧楚因為沒官做,也沒什麼迎來送往,故而有大量閒暇時間看書,這些年,一直都有訂報紙、學術刊物,又經常到書社購買書籍,必然對時事及學術發展動向很瞭解...“
“然後因為教書,所以盧楚肯定對《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和一系列新教材很熟悉,本身又有功底在,所以參加科舉能夠接連突破童子試、鄉試、會試進入殿試,最後中選也是理所當然。”
宇文溫是真的高興,雖然當日為自己點了個口吃狀元而感到些許遺憾,但這件事帶來的一連串正面效果,是他事前沒有想到的。
尉遲熾繁聽宇文溫長篇大論了一番,也覺得很高興,夫君為了殿試閱卷點狀元,這段時間忙得不行,如今有了個皆大歡喜的好結果,真是可喜可賀。
她想了想,問:“那,下一次殿試,閱卷時試卷還是糊名麼?”
“呃....”
這個問題讓宇文溫語塞,宛若抽獎玩心跳的點狀元方式,好像太過刺激,此次是運氣好,點中一個不錯的狀元,萬一下次運氣不好,點中個樣貌猙獰之人....
想著想著,他沉吟起來。
舉辦公平、公正的考試選拔人才,說起來很輕鬆,可真要身體力行起來...
唉,好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