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表態:吐谷渾是必須敲打的,但不需要滅其國,實際上也滅不掉。
那麼,與其聯合突厥對吐谷渾用兵,不如換個人選。
那就是讓活動在天山北麓、西突厥的鐵勒各部動手,以接受對方效命為甜頭,讓其翻越天山,從北向南進攻吐谷渾,而周國不需要動手,就等著吐谷渾的慕容可汗焦頭爛額,上門求救。
屆時,巡撫隴右的太子,正好居中調解。
作為條件,周國(太子)可以要求吐谷渾可汗慕容伏允交一個人出來,那就是眾叛親離、逃入西海避難的西突厥達頭可汗。
達頭可汗到底在不在吐谷渾國內,沒人有十足把握,姑且判斷對方在。
若事情進展順利,吐谷渾經此一難實力大損,又顧忌鐵勒各部再次南侵,所以只能向周國屈服,不敢再生事端。
其次,鐵勒各部從此親近周國,而周國可以藉著扶持鐵勒各部,把西突厥國內局勢弄得更亂,甚至藉機將西突厥弄得四分五裂都不是沒可能。
第三,若得了達頭可汗,交給東突厥的啟民可汗,也是不錯的選擇,可以進一步拉攏啟民可汗。
第四,太子解決了吐谷渾的問題,又說得鐵勒各部投靠周國,自然聲望大漲。
此即為“一魚多吃”,比起與突厥合兵討伐吐谷渾,好處要多得多,而周國也不需要大動干戈,坐享其成即可。
王頍見宇文溫沉吟著,若有所思的樣子,自己繼續說下去。
西突厥如今內亂,治下鐵勒各部又早有不臣之心,其莫何可汗實力雄勁,必然想要有一番作為。
前些年,鐵勒兵犯周國涼州總管府邊境,被邊軍擊退,隨後厚著臉皮遣使求和,想要投靠,如今得了一個盼頭,自然會傾向於動手。
加上攻打吐谷渾能搶奪牲畜、人口,擴充實力,甚至還能擊殺昔日高高在上的達頭可汗,以此震懾其他部族,可想而知莫何可汗會如何的盡心盡力。
待得吐谷渾再次服軟,周國可以藉助鐵勒各部,加速西突厥的瓦解,阻礙東突厥的啟民可汗統一東、西突厥,這也是不錯的結果。
“中書令。”楊濟忽然發話,見著大家看向自己,便問:“鐵勒之於突厥,恐怕類似突厥之於柔然,皇朝扶持鐵勒,就不怕養虎為患麼?”
“當年,柔然為鍛奴突厥所滅,而新起的突厥要比柔然更加兇猛,若鐵勒滅了突厥,即便只是滅了西突厥,恐怕其威脅也不會小。”
聽得楊濟質疑,王頍點點頭:“此是自然,養虎必為患,可皇朝有火銃、火炮,還有火輪船支撐的黃河航運,在此前提下,養出來的就只會是一條脖子栓了鐵鏈的獵犬,楊公以為如何?”
楊濟想說些什麼,但終究沒說出口,史萬歲思索片刻,也認可王頍的建議,許紹和宇文十五亦是如此。
有了火輪船支撐起來的黃河航運,使得朝廷可以高效、低成本的向河套地區輸送人員、物資,甚至可以直接駐紮重兵在陰山一線,隨時出擊草原,或者策應河西。
有了火銃、火炮,周國在河西的州郡城池,城中軍民可以據城死守,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圍攻都無所畏懼,耗上數月甚至大半年,等來援兵。
周國的國力正在快速增長,再過數年,即便鐵勒真的變成了中山狼,也不可能掀起什麼風浪,因為到時候,周國會有更多的兵力可以投入到草原。
所以,沒什麼好擔心的。
宇文溫思索片刻,眼睛一亮,對於王頍的建議表示滿意:“此策甚妙,正合朕意!”
好個‘一魚多吃’,這下我兒子的聲望可得蹭蹭蹭往上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