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和原野的交界處,一處規模不小的寨子裡,時不時傳出銃聲,寨內小校場內,許多男子正在練習使用火銃,其中還摻雜一些少年。
少年們多為十二三歲年紀,為劉家莊的佃農出身,若按往日,他們得在地裡幫忙幹農活,而現在,卻要變成護院。
細胳膊細腿的少年,根本就練不出什麼腿腳功夫,弓馬嫻熟就更不用想,卻因為有了火銃,可以輕易射殺一名壯漢,所以可以勝任護院一職。
前提是學會使用火銃。
劉霸道在一旁看著這些人學習操作火銃,絲毫不為消耗的火藥、鉛子而心疼,他現在很缺人手,所以即便是未成年的男孩,也要用起來。
他帶著好漢們在這裡安家落戶,既要打獵,又要開荒,為了避免進山打獵的大隊人馬不在時,寨子被人乘虛而入,他必須將婦孺也武裝起來。
身體健康的婢女、男孩,不需要會技擊之術,只需要學會使用火銃、火炮,就能守住寨子,這意味著他不需要額外僱傭青壯,就能利用現有人手保得寨子平安。
如此一來,才能夠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轉到一旁小院,這裡有一個鍊鐵爐,幾個鐵匠正忙碌著,一頭短髮的張山和另幾個人站在旁邊,拿著幾桿火銃議論著。
劉霸道走進院子,接過一杆火銃,問道:“如何,琢磨出來了麼?”
張山搖了搖頭:“阿舅,這玩意看著簡單,做起來很難,恐怕得特別的鐵料和工藝,才能鍛造出有如此韌性的板簧來。”
“是麼....”劉霸道看著手中的火銃,視線集中在火藥池旁裸露的那個“人”字形板簧上。
燧發火銃,顧名思義是靠著燧石發火引燃火藥的火銃,這種火銃的關鍵部件,就是由擊錘、帶鐵砧的火簾片、火藥池、扳機組成的發火裝置。
火簾片是火藥池的活動頂蓋,對著擊錘的一端向上豎起,是為鐵砧,當手指扣動扳機時,擊錘夾著燧石擊中火簾片的鐵砧,使其“開蓋”的同時,擊錘上的燧石與鐵砧相撞產生火星,正好落入火藥池裡。
火藥池一側連著銃管,火藥池裡的火藥被落下的火星點燃後,引燃銃管裡的火藥,銃管裡的火藥燃燒,把擋在前面的鉛子噴出去,擊中目標。
這是張山介紹的燧發火槍原理,劉霸道自己琢磨了許久才琢磨出來,不由得為如此精妙的機括讚歎不已,而張山說了,發火裝置的關鍵是板簧。
板簧,是一個“人”字形的彈簧,結構很簡單,具有“彈力”,能給予擊錘足夠的“力量”,使得整個發火裝置能夠順利運轉。
若板簧的“彈力”太小,擊錘就打不出火星,甚至連作為火藥池蓋子的火簾片都打不開。
如果板簧的“彈力”太大,擊錘上夾著的燧石很容易撞碎,而且會讓扳機變得“堅硬”,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扳動。
最關鍵的一點,板簧的彈力必須持久,也就是說,不能用了幾次就發軟、失去彈力。
如果板簧不行,燧發火銃的“發火率”就不行,很容易“瞎火”。
那麼,想要自己私下製造燧發火銃,若做不出耐用的板簧可不行。
劉霸道姓劉,當然有想法,他想囤積火器,聚集私兵,以便時局有變之際,扯起大旗,應那金刀之讖。
歷來起事,兵器不可或缺,火器這麼貴,若自己能製作,一來省錢,二來不會引起官府注意。
結果連個板簧都做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