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若周軍堅守蓋城,在南北夾擊之下未必能撐多久,所以,對方很可能會選擇逐個擊破,趕在己方兩軍會師前,先幹掉其中一部。
對方能做到這一點麼?
於新德覺得不太可能,除非對方有內應,能夠來個裡應外合。
而他這裡,有周軍內應的可能性很大。
正思考間,於新德聽得外面傳來喧譁聲,正要讓親隨出帳看看是怎麼回事,卻有將領急匆匆入帳:“是敵軍!敵軍來了!!”
於新德聞言一愣,隨後脫口而出:“什麼?這麼快?”
。。。。。。
小遼水南岸曠野裡,大量騎兵呼嘯前進,黑旗黑甲,宛若一股黑色的浪潮向著前方湧去,一處丘陵上,行軍總管楊濟策馬而立,用千里鏡看著前方遠處的新城。
看著城外的高句麗軍營。
天子曾經對他說過,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打仗也是這道理。
一支以騎兵為主的軍隊,每日的進攻半徑是一百里,而步兵為主的軍隊,每日的進攻半徑是三十到四十里,誰快誰慢,毋庸置疑。
既然現在手上有充足的騎兵,又有可以隨著騎兵快速行軍的輕炮,楊濟覺得自己沒道理磨磨蹭蹭浪費時間。
現在,看著獵物被套住,他當然很高興。
新城是高句麗的一座山城,位於小遼水北岸,城池規模不小,為高句麗的一處要地,這幾年來官軍出擊遼東,數次兵臨新城城外,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將其攻克。
新城扼守著小遼水航道,而沿著小遼水往上游走,有漢時便存在的古道,沿著古道往東北方向而去,最後可以抵達扶余王城故地,這和沿著遼水(大遼水)北上是殊途同歸。
若在半路上折向東南,會經過漢時玄菟郡的高句麗縣故址,翻越群山,可以抵達高句麗的故都國內城,也就是漢時玄菟郡的西蓋馬縣故地。
這條路,是從遼東東進翻越群山抵達鴨綠水畔的一條重要通道,漢時起就存在了,現在,周軍必須將其拿下,以便東、西兩軍會師。
新城首當其衝。
當年那個弱小的高句麗國,最初就是以高句麗縣得國名,然後慢慢壯大起來,迫使前漢時設立的玄菟郡不斷西遷,由鴨綠水畔撤到遼東。
所以,歷史上有三個玄菟郡,而最後一個玄菟郡(第三玄菟),郡治玄菟故址就在眼前的小遼水邊上,周軍騎兵行軍路線旁那一片荒蕪廢墟。
高句麗佔據玄菟之地後,為了防禦強敵,於小遼水北岸山丘上築山城,以這座易守難攻的山城為玄菟故地的統治核心。
為與舊城區分,故稱“新城”。
現在,楊濟看著眼前玄菟故址,又看看遠處新城外的高句麗軍營地,想著玄菟郡不斷西遷的舊事,只覺鬥志昂揚。
數百年來,中原紛亂,前漢時設在邊疆的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就像四個無依無靠的孤兒,在周邊番族的不斷侵襲下苦苦掙扎,最後一個個淪陷。
現在,你們侵吞的中原故土,全都要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