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皇宮,夏初新落成的清涼殿前,宇文溫駐足不前,看著自己精心設計的消暑“神器”,只覺怎麼都看不夠。
殿側碩大的十餘個裝置發出“嘩啦啦”的流水聲,一個個通風管入口處,抽風風扇隔著正方形的“蒸發箱”,將室外空氣抽入管道。
“蒸發箱”頂部不透氣,四面有布簾,抽水機抽出的冰涼地下水,不停淋到“蒸發箱”上的布簾,當布簾上的水蒸發時,使得穿過布簾的空氣溫度降低。
降溫的空氣經由通風管,進入相對密封的室內,給室內帶來一陣清涼。
又有抽風機在清涼殿頂部抽風,將受熱上升、聚集於頂部的熱氣抽出去,並且使得室內的空氣流動,不會讓人有憋悶的感覺。
這一套複雜的室內降溫裝置名為“水冷蒸發式空調”,簡稱“空調”,降溫效果對於個人來說,雖然比不上直接坐在冰鑑旁涼爽,但整個房間的降溫效果不錯,身處其間十分愜意。
宇文溫“發明”的這套“空調”,實際上是抄的,原型就是後世已經很常見的蒸發式空調,這種空調不需要製冷劑,純粹靠水蒸發時帶走熱量的原理對空氣進行降溫。
正是因為不需要製冷劑,所以能夠在這個時代被他“發明”出來,成為“裝逼”必備之用具。
宇文溫進入清涼殿,經過雙重“保溫門”進入室內,只覺迎面一陣清涼,看了看掛在門口的溫度計,此時室溫是二十七度。
而室外溫度是三十度,內外溫差只是三度而已,但在這個沒有真正空調的時代,能夠實現這個溫差,宇文溫真的很滿意。
室內,兩位美人已經就緒,身著“秘書套裝”的尉遲明月和陳媗,見他入內,趕緊迎上前來,為他寬衣解帶。
換上“居家便服”:短衫(T恤),“七分褲”,再穿上拖鞋。
這就是宇文溫的居家生活服飾,按照這個時代的觀點,他的穿著就是奇裝異服,簡稱“服妖”。
宇文溫在“家裡”時,怎麼舒服怎麼來,當然,為了避免“上樑不正下樑歪”,他在兒女面前的衣著還是很正常的。
但他有自己的堅持,要按著自己的想法過日子,不然這個皇帝就做得太憋屈了。
作為皇帝,宇文溫當然有更好的消暑方式,那就是選一處山地建離宮(行宮),一如後世“承德避暑山莊”那樣,避暑效果肯定不錯,還“環保”。
但皇帝出行牽一髮動全身,不僅嬪妃、皇子、公主要隨行,文武百官也要跟著去行宮,如此一來,護衛及隨從必不可少,浩浩蕩蕩幾萬人的隊伍,入駐的行宮和一個城池沒區別。
這麼多人的飲食起居,所需物資都要額外從京城運輸,運輸成本不會低,而行宮和道路每年都要維護,都是不小的開支。
宇文溫覺得純粹為了避暑就如此折騰,太勞民傷財,解決辦法就是在宮裡裝“空調”,這樣比較省錢。
還有逼格。
更衣完畢,宇文溫開始辦正事,來到碩大的戰術棋盤邊,在兩名秘書的協助下開始加班
戰術棋盤上分佈著丘陵、河流、曠野還有紅藍兩軍的兵馬,宇文溫手持戰報,對前不久的薩水之戰進行“覆盤”,從另一個角度來感受當時激戰的情景。
他看著戰術棋盤,尉遲明月和陳媗從旁協助,她倆根據“戰譜”,對敵我雙方的兵棋進行操作,讓宇文溫可以專心關注於戰場變化。
之前,身在長安的宇文溫收到的只是捷報,而過了將近一個月後的今天,才拿到了詳細的“戰譜”,隨著“戰譜”一同回來的,還有東征軍最新的情況。
海上風暴不斷,陸上陰雨連綿,位於薩水畔的大軍形同孤軍,現在已經回撤至鴨綠水一線,以此縮短糧道,並擺出姿態,迷惑高句麗君臣。
讓對方以為,今年周軍也就真的是春來秋走。
前線如何操作,宇文溫無需操心,他現在關注的是薩水之戰官軍是怎麼贏的。
這一戰,兩軍對壘,排開堂堂之陣,軍陣綿延十餘里,步騎結合,若按“傳統”的打法,那就是步兵對撼、騎兵伺機穿插,從側翼突破,然後來個左勾拳或者右勾拳定勝負。
但因為火炮的投入使用,此戰官軍實行側翼突破的重任就由火炮承擔,而重量輕、易於機動的輕炮,很好的完成了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