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二百四十六章 走勢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六章 走勢 (1 / 2)

下午,雨未停,宇文溫也未停止處理公務,作為皇帝,他只要想,每天都會有忙不完的事情,當然,他也可以選擇醉生夢死做昏君,生前逍遙快活,哪管死後洪水滔天。

但他不是那種人,所以得勤政,但作為皇帝不可能事事過問,所以只能抓大放小,現在,他看的是關於各地物價的報告。

物價,事關百姓生活,從物價的漲跌就能看出各地百姓的生活情況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指標就是糧價。

若某地發生天災人禍,其糧價必然暴漲,漲幅越大,說明事態越嚴重。

宇文溫為了避免被官僚忽悠,獲取物價的渠道有很多,而下面遞交上來的報告,不止是簡單的給出各地糧價,還給出了“同期漲跌”的比對結果,以及當地最近五年以來糧價的走勢線圖。

他看著一張張走勢呈持續下跌的糧價曲線圖,滿意的點點頭,經過那麼多年的持續努力,加上沒有什麼大的天災,河北、河南、兩淮、山南以及關中、河東的糧價一直都被人為的壓低。

隨著大量農田的開坑、水利設施的完善、蒸汽抽水機的大規模應用,以及航運的快速發展,糧價持續走低是必然。

布價同樣如此,再持續個十來二十年,伴隨著交通運輸越來越便利,商品經濟蓬勃發展,莊園制經濟必然走向破產,這是宇文溫想要的結果。

他用軟刀子割世家大族的肉,讓對方有苦說不出,所有不改變經營模式的莊園,都要被時代的車輪碾碎。

宇文溫暢想了一下美好的未來,拿起另一份資料,那是關於煤價的統計報告。

煤炭又名“石炭”,自古以來就被當做燃料使用,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得到普及,所以對於尋常百姓來說,日常生活中的燃料都是柴禾,透過樵採或者購買獲得。

但隨著蒸汽機、各種鍋爐的推廣使用,煤炭的開採量逐年暴漲,這為煤炭走入尋常百姓家創造了很有利的條件,所以宇文溫要在各大主要都市推廣“以煤代柴”。

諸如長安、晉陽、鄴城、洛陽這樣的大都會,還有成都、廣陵、西陽、襄陽等“二線都會”都居住著大量人口,每天消耗無數燃料,如果全靠樵採、燒炭,遲早要把周圍的山林一掃而光。

森林被砍伐一空,隨之而來的就是水土流失問題,這個問題很嚴重,也許當代不明顯,但會禍及子孫後代,所以宇文溫要想辦法帶個好頭。

在這個時代過於強調“環境保護”沒必要,宇文溫要推廣“以煤代柴”,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民生。

燃料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無論是燒水做飯還是生火取暖,只要用到火,就得有燃料,而對於尋常城中居民來說,獲取燃料十分麻煩,即便花錢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在這個時代,一日兩餐(朝食、夕食)是常態,平民百姓的日常,就是早上煮好朝食,吃一半,留一半作為夕食,而下午吃夕食的時候為了省柴禾,食物不重新熱直接就吃了(冬天除外)。

食物是這樣,飲用水就更別提了,許多人喝的都是生水。

如此飲食習慣,很容易患病,不是百姓不講衛生,實在是囊中羞澀,支撐不起稍微像樣些的飲食水平,所以這個時代的人均壽命很低,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獲取燃料成本高引發的飲食問題。

一個身體健康的青壯,很可能就是因為吃了一碗冷粥、喝了一碗生水便病倒了,然後沒錢看病抓藥,好好的一個人就這麼病死,留下孤兒寡母苦苦掙扎。

身強體壯的成年人都容易生病,幼兒和老人就更不用說,到了冬天,因為取暖所需燃料不足,許多百姓就靠著“抖”硬扛過冬,所以許多老人和幼兒很容易在冬天死去。

這就是民生,若想改變這個現狀,即便只是稍微改變一下,光靠喊口號是沒有用的。

對於百姓來說,獲取燃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百姓燒不起開水、用不起燃料,官府再怎麼宣傳喝開水的好處,再怎麼宣傳吃涼食的壞處,百姓也沒辦法照著做。

所以,宇文溫想要改善民生,就要推廣良好的飲食習慣,一是在城市裡推廣熟水鋪、酒肆,讓居民能夠以較為低廉的價格,獲得可靠的熟水,或者熟水的替代物——麥酒。

第二,就是以煤代柴,讓百姓在準備一日兩餐時,有足夠廉價的燃料來煮飯做菜,吃第二餐的時候,好歹熱過一遍,降低病從口入的機率。

第三,冬天時,能有足夠並且廉價的燃煤供應,讓大部分家庭燒得起熱炕,好歹能過一個較為暖和的冬天,而不是一家人擠在一起,靠體溫相互取暖。

宇文溫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聲響,他知道以煤代柴的設想,不能只靠行政命令來推行,如果一個行政命令違反經濟原則,那麼這個命令是推行不了多久的。

宇文溫的策略,就是藉助推廣蒸汽機、發展火輪船航運,使得煤炭的開採、運輸、銷售快速增長,在各大主要都市、水陸交通線沿途形成煤炭銷售網路,為各地居民帶來足夠的廉價燃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