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輕炮陣地東面數里外,名為“丘乙”的丘陵上,周軍炮兵操作著早已準備就緒的輕炮,向圍攻土丘的高句麗士兵傾瀉著散彈。
行軍總管劉波兒所部兵馬,雖然是騎兵,但此戰肩負著炮兵的重任,他們堅守的“丘乙”,並不是簡單的戰場制高點,而是炮兵陣地。
臼炮的射程有限,發射威力巨大的“開花彈”時,射程不到一里,所以在丘陵上的臼炮夠不著高句麗的軍陣。
但若將炮彈換成較輕的生石灰彈,射程卻能增加到將近二里,用來襲擾高句麗軍陣再合適不過。
雖然僅僅是造成些許混亂,但足以迫使對方分兵來攻。
原本圍而不攻的高句麗士兵,仗著人多勢眾從四個方向攻打丘陵,卻為鐵絲網所阻,被輕炮噴射的散彈打得傷亡慘重,攻勢瞬間瓦解。
數千人的步兵,在鐵絲網和火炮的組合面前,留下大量屍體,倖存者掉頭就跑。
火炮的威力,劉波兒自然是有絕對信心,而這一場決戰,實際上還沒開始打,勝負就已經定了,擁有火炮的周軍,不是高句麗軍能夠對抗的。
哪怕對方想出再多的妙計,也不可能彌補實力上的巨大差距,劉波兒覺得天子說得對,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計謀都是扯談。
所以,昨日和今日,高句麗軍的所作所為,不過是臨死前的掙扎而已。
劉波兒用千里鏡看著眼前龐大的高句麗軍陣,他覺得若是以往,靠著刀對刀、矛對矛、弓箭對弓箭的交戰,己方即便最後獲勝,將士們的傷亡也不會小。
但有了火炮,一切都不一樣了。
重炮的威力很大,射程也遠,卻移動緩慢,輕炮威力和射程都不如重炮,但勝在靈活,可以出陣迂迴,繞到敵軍側翼射擊,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王長史戰前定策,以南翼為出擊方向,集中使用雙馬便可拖曳的輕炮,從側翼將對方擊潰。
劉波兒所部,如今有輕炮十二門,臼炮十門,以戰場南側丘陵“丘乙”為陣地,而本陣出擊的輕炮,為四個批次共四十八門。
官軍以本陣吸引對方正面來攻,劉波兒所部在“丘乙”策應,與從南翼出擊的輕炮相互呼應,而這些出擊的輕炮在步兵掩護下,直接炮擊高句麗南翼軍陣。
劉波兒看了看懷錶,如今是上午十一點,高句麗軍陣南翼計程車兵,已經在周軍炮隊的射擊撐了將近半個小時。
訓練有素的炮兵,使用定裝火藥(定量火藥預先裝在紙藥筒內),可以做到一門輕炮在一分鐘內發射五顆炮彈,如此速度可以維持半個小時,共發射炮彈一百五十顆。
此即所謂的“爆發射速”。
再久,炮兵撐不住,火炮也會因為冷卻不及導致炮管過熱暫時無法使用。
現在,四十八門輕炮陸續投入作戰,以前後交錯的橫陣進行炮擊,半個小時內即便每門炮平均發射炮彈七十顆,累計也有逾三千顆炮彈傾瀉到敵陣。
輕炮炮彈重十斤,三千顆炮彈總重量大概有三萬斤,劉波兒不認為有哪一支軍隊能扛住砸在身上的三萬斤鐵。
虎林軍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你們更加不行!
隆隆的炮聲中,高句麗軍陣南翼忽然響起巨大的喧譁聲,劉波兒用千里鏡看去,視野裡的高句麗軍陣(南翼)已經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