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修思子臺又有什麼用?
宇文溫繼續躺下,看著帷幕發呆。
斬草除根,是這個時代的遊戲規則,禪位的前朝皇帝,不會活得太久。
但一開始,不是這樣的。
東漢末年,漢帝劉協禪讓,然後以山陽公的身份活了十餘年才壽終正寢。
曹魏末年,魏帝曹奐禪讓,變成陳留王,之後活了三十餘年,正常去世,而陳留王國,一直延續到南朝蕭齊年間。
到了東晉末年,晉帝司馬德文禪位,沒多久被宋帝劉裕派人殺死,從此,遊戲規則變了。
宋末帝禪讓,被殺;齊末帝禪讓,被殺;梁末帝禪讓,被殺。
從劉裕開始,遊戲規則變了,前朝末帝,不再得新朝優待,此即所謂以絕後患,直到最後一個王朝——清。
清末帝溥儀,退位後不消停,後來做了偽滿洲國的康德皇帝,但在偽滿洲國覆滅之後,還活了二十多年。
當然,那個時候,已經不是帝制時代。
宇文溫想著想著,有些失神,以絕後患,是一個正常上位者必然做出的選擇,當然,列外不是沒有,那就是前秦的苻堅。
苻堅滅燕國,優待慕容氏;苻堅滅代國,優待拓跋氏;苻堅討平羌人部落,優待羌人豪族姚氏。
然後,當苻堅淝水之敗後,他優待過的慕容氏、拓跋氏、姚氏,紛紛落井下石,前秦隨後分崩離析。
也許正是因為苻堅為“柔仁邀名”導致亡國,後來受禪稱帝的劉裕,便不再對前朝末帝、皇族優待,乾脆殺掉,以絕後患。
宇文溫想著想著,不知該下何種決心。
要留個仁義之名,有可能和苻堅那樣,落得“柔仁邀名”的笑談;要殺伐果斷、以絕後患,那就意味著褪去最後的道德底線,一切以權力優先,成為完完全全的權利動物。
以絕後患,不僅要殺掉禪讓後的幼帝,還要讓侄子宇文理“病重不治”,甚至,還要讓有可能再次撩撥突厥大軍南下的千金公主真正消失。
如果宇文溫不這樣做,隱患肯定有,說不定哪一天,他生病時,某些權貴就會簇擁著已禪位的幼帝入宮,明代的奪門之變,就會在這個時代提前上演。
或者,宇文理和弟弟們意外得知父親遇害的真相,決心復仇,於某日入宮時,趁宇文溫不備,拔出腰帶中藏著的利刃,一刀將他封喉。
再者,千金公主對幼帝(宇文乾鏗的兒子,她的侄子)禪位後暴病身亡耿耿於懷,又開始實施陰謀詭計,搞出什麼事來....
宇文溫想著想著,只覺精神抖擻。
今日,他恐嚇千金公主,說要讓她和阿涅斯剃度出家,到嶺表桂州當尼寺主持,後來作罷,只是打算將這兩人送到某不知名小地方了卻殘生。
現在,宇文溫覺得自己是不是因為做了虧心事而內疚,以至於心軟。
是要殺伐果斷,還是仁義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