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微風拂面,忽然平地起驚雷,大地同時顫抖起來,陣陣雷鳴聲讓行走在兩京道崤山路段上的人們動作為之一凝,道路前方,升起一陣濃煙,在路旁維持秩序的吏員,示意大家繼續前進。
走著走著,經過濃煙冒起的地方,那是同為半山坡的道路一側,此時已經出現了一個大缺口,許多青壯手持鐵鏟在缺口邊上忙碌著,將大量碎石和泥土鏟到推車裡運走。
坐在馬車裡的燕王妃李氏,透過車窗見著如此情景覺得有些好奇,她聽父親提起過,說朝廷如今用“猛炸藥”開山修路事半功倍,所以猜測方才的動靜是“猛炸藥”弄出來的。
如今見著這大缺口,她是真體會到“猛炸藥”的威力。
兩京道又名崤函道,古來有之,她聽父親說過,說朝廷要擴建兩京道,以便關東物資更便利的輸入關中,只是崤山段的施工難度大,所以籌劃了數年都未能制定有效解決方案。
直到有了猛炸藥,方案才最終確定,並抓緊時間動工。
兩京道一旦擴建完畢,原本崎嶇難行的崤山路段就會變成坦途,人員、物資往來東西之間會更加便利。
坐在一旁的宇文維翰,見王妃看著外面出神,開始給對方講兩京道的事情。
往來長安和洛陽之間的通道,古來有之,而被稱為兩京道的崤函道,實際上有兩條,分為“北崤函道”、“南崤函道”。
南崤函道最先有,據說先秦時就存在了,後來到了後漢末年,漢丞相曹操對關中用兵,嫌崤函古道偏遠難行,便調集人力物力,在其北面開鑿了一條新道,是為“北崤函道”。
這條“北崤函道”,就是如今的兩京道,而往返於兩京之間還可以走黃河水路,但要經歷砥柱之險。
“前幾日你是看到的,為了繞過砥柱之險,朝廷修了鐵道,往返東西的物資,先經由水路抵達砥柱河段兩端河津登陸,然後走陸路到達對面,繼續走水路...”
“本來呢,過了砥柱山河段,我們可以乘船,順流直下抵達孟津,不過如今船隻緊張,朝廷調集大軍東進,所以就只能走陸路去洛陽了。”
李氏聽到這裡,覺得有些好奇:“是去遼東的行軍麼?不是已經出發了?”
“遼東道行軍當然早出發了,不然趕不上趟,我跟你說,遼東那地方天寒得早,適合作戰的季節就是夏秋兩季,軍隊開拔得....”
宇文維翰一說到遼東就興奮,滿腹疑問的李氏卻擺了擺手:“等等,大郎,那你方才所說,朝廷調集大軍東進,是要去哪裡的?”
“去河北,這又不是機密。”
“河北?是去幽州的麼?是聽大郎調遣的麼?”
李氏的疑問很多,一路上都問個不停,宇文維翰卻不著惱,因為他以前出門時也有很多疑問,所以現在很淡定的解答:“是去冀州。”
“冀州出什麼大事了?妾好像沒聽說呀?”
“沒呢,就是在冀州總管府轄境駐紮。”宇文維翰說著說著,忽然一笑:“河北地界,如今有些不太平,朝廷這是早做準備,畢竟有備無患。”
李氏聞言脫口而出:“不太平?怎麼會不太平?”
她雖然長在閨中,卻不是足不出戶,更別說有了報紙這一重要的訊息來源,所以雖然身在長安,卻對天下各地發生的事情多有耳聞。
聽家人的閒談、在報紙上看到的訊息,無一不在說各地風調雨順,盜賊銷聲匿跡,百姓安居樂業,糧食連年豐收,各織造司的織布量再創新高等等。
這分明是一個太平世道,怎麼夫君忽然說“河北地界如今有些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