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七十三章 火輪船?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三章 火輪船? (1 / 2)

靠著燒煤航行的火輪船,已經在黃州長江水域進行了不公開的試航,載重量四百石,在逆水的情況下,能保持航速在十五里左右,持續航行十個小時。

這些資料,是李德林昨日才從天子口中得知,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殺手鐧,他才有信心在今日的政事堂辯論裡,說服尚書令李允信認同朝廷發行公債。

而對方,也知道火輪船實用化意味著什麼。

一個成年人在平地行走,每小時大概能走十二里,以此看來,火輪船逆水航行的速度快不了多少,還要燒煤,感覺沒什麼意義。

但這船能在大江之上逆水行船,以時速十五里連續航行十小時,載著四百石的貨物日行一百五十里,而人,長途跋涉一日也就走三十到四十里,這也是驛站間距多為十五到三十里的由來。

逆水日行一百五十里(持續航行十小時,平均時速十五里),是火輪船投入使用後不虧本的最低要求,這個數字,是綜合多方因素所得,所以成了火輪船能否實用化的標準之一。

現在,終於達到了。

有這樣不耗費人力、畜力、糧草而只是燒煤的船隻,無論是長江、黃河、淮水還是其他河流及運河,漕運和航運的成本必然明顯降低。

李德林知道這其中的意義有多大,以打仗而言,陸路運輸十斛糧食到前線,一千里距離,到終點時一般只剩下二斛,其他八斛被運糧的青壯和馬匹吃了。

水運稍微好些,但成本依舊不低,尤其逆水行船需要大量人力,而這些人同樣要消耗糧食。

但只要有了火輪船,糧食運輸途中的消耗就會大大減少,因為火輪船燒的是煤,所以除非沉船,否則糧食起運時有多少,抵達目的地時就依舊有多少。

這樣一來,河北、河南、淮南、江南的糧食輸入關中,靠著火輪船來運輸,半路上的消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意味著朝廷收入會大幅增加。

與此同時,朝廷向特定方向用兵時,糧草消耗也會變小,同樣數量的糧草,可以保障更多的軍隊出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並朔地區。

從關中起運的糧食,裝在火輪船上,然後火輪船經由黃河入汾水,沿著汾水一路北上抵達晉陽卸貨,這段路程可以省去許多消耗,官軍從並朔地區出擊草原,糧草會更加充足。

以此類推,當火輪船真的實用化,大規模投入漕運、航運後,許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

火輪船,可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利器,可以極大地增強中樞對各地的控制,加強各類物資轉運,以及支撐更多的軍隊實行大規模開邊。

李德林沒有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紀了,竟然還能親眼目睹一場驚天動地的變化。

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人生七十古來稀,年逾七旬的李德林,本來數年前就已經快不行了,不是身體有恙,而是因為宦海沉浮多年,一直不得志,眼見著就要鬱鬱而終。

但他時來運轉,得人賞識,給予重任,前途又有了。

眼見著自己蹉跎大半生,再獲施展抱負的機會,行將就木的李德林“枯木逢春”,煥發了新生命,而他的運氣不止於此。

府主登基稱帝,御宇天下,作為佐官的李德林,居然又回到了權力中樞。

這是天大的機會,也是最後的機會,李德林不敢掉以輕心,決心全力以赴。

天子年富力強,極有主見,有宏圖偉略,不喜諂媚,多謀擅斷又多疑,本來是很難伺候的,但李德林發現這位居然喜歡“講道理”,臣下只要講道理能講贏,對方就會聽。

這種奇怪的性格是怎麼回事,李德林不清楚,他不到三十歲便舉秀才入鄴為官,歷仕高齊諸帝,後來齊亡入周,在武帝、宣帝朝為官,又歷隋主楊堅,從沒見過像當今天子如此性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