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宇文維翰,攜王妃李氏,入宮向耶孃請安。
宇文維翰的耶孃,當然是宇文溫和尉遲熾繁嫡母,生母貴妃楊麗華,在請安的順序裡得排在尉遲熾繁之後。
宇文維翰新婚燕爾,新婦李氏容貌出眾,落落大方,雖然不是出身世家高門,卻是尚書令李允信的孫女,權貴出身,配得上大周皇子。
宇文維翰去年領兵出征,攻略遼東,大勝班師,進位燕王,然後成婚。
作為兄長,宇文維翰必須先成婚,身為弟弟的太子宇文維城才能成婚,於是宇文溫便給庶長子說了門親事,娶書令李允信的孫女李氏為妃。
皇家的婚姻,當然避免不了政治因素,宇文維翰是宇文溫苦心培養的兒子,他當然希望兒子日後平平安安,子孫後代亦是如此,所以得有個好妻族以作助力。
但不能影響到太子的地位。
作為皇帝的宇文溫,必須考慮到皇朝延續,作為父親的宇文溫,又要確保兒子都有好前程,所以他精心為兒子們挑選妻族,以做堅強後盾。
李允信,是杞王一系的肱股重臣,而宇文溫始終要提防第三代杞王宇文理,所以必須拉攏李允信,進而拉攏、分化杞王系的故舊元從。
即便宇文溫沒打算趕盡殺絕,他也得適當限制宇文理,不給對方任何機會。這是上位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和個人道德無關。
然而他又不能讓李允信的孫女成為太子妃,因為這對皇權來說是很嚴重的威脅。
僅以“皇帝”這個身份來說,皇帝是孤家寡人,沒有親人,是孤單的權力動物,即便是皇后、太子,都是皇帝必須提防的敵人。
皇位,將來是太子的,但現在不是,按照那句話來說就是:我不給,你不能搶。
皇帝,必須提防太子為了提前上位鋌而走險,所以不應該讓太子和重臣聯姻,否則很容易出事。
基於權力制衡的原則,宇文溫選擇讓庶長子宇文維翰娶李允信的孫女,兩全其美,當然,宇文維翰的另一個身份有些麻煩。
是選擇隱瞞,還是坦然相告?
宇文溫覺得兒女親家總要有往來,親家母的身份始終是瞞不住的,於是選擇提前向李允信透露,當然,這場談話是密談。
楊堅的女兒楊麗華,天元皇后居然還活著,由太后成了貴妃?
李允信當時聽到後的第一反應,宇文溫琢磨大概是:這件事老杞王當年知道麼?
當然,這只是宇文溫的猜測,李允信得知孫女的結婚物件,居然是楊堅的外孫,如此“驚喜”,讓老人啞口無言。
不過對於天子的開誠佈公,李允信倒也實在:上一輩人的恩怨,就讓其隨風消散吧。
於是,燕王宇文維翰,娶了尚書令李允信的孫女為妃,門當戶對,楊麗華為此高興不已。
兄弟倆於去年年底相繼完婚,宇文溫為此送出兩份重重的聘禮,如今就等著當祖父。等著抱孫子。
此刻,看著兩對小夫妻向自己和尉遲熾繁請安,宇文溫心情不錯,前段日子心中的那點不安,也就慢慢消散了。
遼東必須收復,高句麗必須解決,但要保遼東永固,最好分封皇子鎮守,然後子孫後代一直經營下去,別弄出什麼渤海國,也不會給契丹、女真之輩任何機會。
不一定要將整個遼東都作為封國,但必須體現出皇朝長期經營遼東的意志。
分封的最佳人選,當然是大皇子宇文維翰,而要分封就得有封國,遼東是燕地,自然而然就是封燕王爵。
燕王,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