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從事海運的船隊,自己不從事貿易活動,需要僱主僱傭他們運輸貨物,以此養活自己,正如鏢行的鏢隊需要接活來養活自己那樣,海運業要發展,前提是貨運量要持續增加。
問題就出在貨運量上,因為中原輸出的貨物,對於外洋諸邦國來說有多少都不嫌多,而外洋諸邦國能輸入中原的貨物,相比之下少得可憐。
這些邦國能拿得出手(中原需要購入)的貨物,無非香藥、象牙等奢侈品,數量總是有限的,這樣一來,中原的海船就會出現半途跑空的情況。
所謂半途跑空,就是指出去(南下)的時候滿載,回程(北返)的時候船艙空蕩蕩。
這一情況,以前不存在,因為海商都是自己組織船隊做海貿,來回時海船肯定是滿載的,可現在卻有些不一樣。
對於專門從事海運的船隊來說,他們從中原出發時必然滿載貨物,但到了廣州、交州或者南洋港口卸貨後,回程時船艙多半裝不滿,因為僱主沒那麼多貨讓他們裝。
矛盾在於“出”和“入”極度不平衡,宇文溫舉了個例子,一支十艘船規模的船隊,滿載貨物出發,將貨主及貨物運往南洋,此時十艘船的船艙都能裝滿。
待得從南洋返航回中原時,通常情況下有至少五條船是空的,如此一來,對於這支船隊來說,還不如維持五條船的規模比較划算。
隨著海貿大興,這一問題愈發明顯,對於海運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那麼為了讓船隊回程時能把船艙裝滿,讓船隊有得賺,朝廷(市舶司)開始想辦法,辦法之一,就是人為增加貨運需求,那就是增加“委託”,委託這些船隊將交州及南洋出產的糧食運到中原。
一艘萬斛(貨運量)海船,運香料也是運,運糧食也是運,扣掉“風險金”,運費也不會差得太多。
如此一來,海船半途跑空的情況得到緩解,讓南下的海船,回程時不會空著船艙,能順便運輸一些貨物,好歹不會虧。
所以將交州、南洋稻米北運中原的行為,僅僅從做買賣角度上來說划不來,但對於海運業的發展卻是很有必要的。
只有當海運業快速發展,才能降低從事海貿的門檻,這會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海貿中來,讓更多的人從海貿之中獲利。
聽到這裡,宇文維城和宇文維寧恍然大悟:原來海貿還有這麼多門道。
“但這只是治標,想要治本,還得另外想辦法。”宇文溫說完,拿起一個小玻璃瓶,放到兒子面前:“看看,這是什麼?”
玻璃瓶裡是雪白的白砂糖(蔗糖),宇文維城和宇文維寧看著這些白砂糖,問:“那....就是在南洋大力發展甘蔗種植園?”
“沒錯,中原對於蔗糖的需求是沒有止境的,而南洋地區溼熱多雨,最合適種甘蔗、種水稻,只要南洋的蔗糖產量大幅增加,那麼南下的海船回程時,就絕對不會空著回來。”
聽著父親描述的海貿美好前景,兄弟倆頗為激動,這種知識,典籍裡可是從來都沒有的。
宇文溫見著火候差不多,開始點出題中應有之意:“你們想想看,當南洋各地遍佈甘蔗種植園,當各國貴族、酋帥靠著向中原出售蔗糖過上好日子,當他們一個個變成大種植園主、變成大賣家,而中原成為主要甚至唯一買家時...”
“賣家會和唯一的買家翻臉麼?還離得開唯一的買家麼?”
宇文溫的話,宇文維城聽了之後有些小激動,他沒想到海貿的好處有這麼多,想了想,又問:“父親,如此說來,海貿可以強國?”
“這個問題.....”宇文溫沉吟著,不知過了多久,長嘆一聲:“純粹的海貿,哪裡能強國啊....”
見著兒子啞然,他笑著搖搖頭:“海貿如何強國,這個問題的答案,父親有,但不確定正確與否,你們有空的話,自己也想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