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一十五章 後起之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五章 後起之秀 (1 / 2)

淮水,一支船隊離開鍾離城外碼頭順流而下,浩浩蕩蕩航行在河面上,要趕在約定日期結束時抵達揚州廣陵,船隊中一艘大船上,李慧正在召集隨行人員開會。

會議內容,是對淮水兩岸棉花種植情況進行總結,作為通商院棉布提舉的李慧,開場白很直接:

“至尊巡視荊襄,接下來就要順流而下巡視長江,最後抵達廣陵,兩淮棉業的發展情況匯總報告,屆時必然是要御覽的。”

“兩淮地區的棉花種植及紡織情況,我們必須整理清楚,必須將實情上報,不得有絲毫隱瞞!”

“有不足之處,我們不知道,沒有指出來,那是能力問題;有不足之處,我們知道,卻報喜不報憂,那是態度問題,是要倒大黴的!”

“報喜不報憂,是官場陋習,然則朝廷要推廣棉花種植,需要知道最真實的情況,才好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如果我們報喜不報憂,將來出了偏差,誰都扛不起這個責任!”

“好了,會議現在開始,按順序發言!”

“商而優則仕”的李慧,和父親李方一樣,實現了“狗變人”的蛻變,成了朝廷命官,如今說起話來官威十足,但他本人就是棉業權威,所以說起話來底氣十足。

棉花,原名吉貝,一直都被當做觀賞植物而種植,故而名字裡帶“花”。

棉花花絮(棉絮),實際上可以紡線,然後織成布,即吉貝布,現在叫棉布,而“棉”字,是為此造出來的字。

棉布的質量很好,為了發展棉紡織業,就得大規模種植棉花,但因為這種植物不像麻那樣在中原大規模種植了千年,所以對於棉花的種植,許多人都一頭霧水。

如何育種、選種、施肥、防澇、防旱、防蟲,不知道。

所以需要花時間讓農民們熟悉如何種植棉花,這時間可長可短,但再怎麼快,數年時間總是必然的。

於是通商院及各織造司都在組織人手在各地推廣棉花種植,兩淮地區便是其中之一,棉花的推廣種植,相關人員這幾年都在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然後各地相互交流,以促進棉花的種植技術發展。

無數人都在為了那個宏偉的目標而努力,李慧便是其中之一,而那目標,實際上是他和幾個同伴提出來的。

十年前,天子(時為西陽王)率軍討伐嶺表,黃州商賈子弟如影隨形,李慧就是其中之一,他和許多同伴在傳聞中的煙瘴之地嶺表交廣走了一圈,大開眼界。

李慧等幾個年輕的黃州商賈子弟,經過仔細的實地調查之後,認為吉貝(棉花)紡織業的前景不錯,所以面對“那一位”的詢問,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集中力量“攻關”,掌握棉花種植、棉布紡織技術,然後以此作為新生的產業,實現前所未有的紡織業突破。

這一設想,得到了“那一位”的大力支援,而李慧等人,為此奮鬥到現在。

棉花的種植和紡織,在嶺表已有一定規模,而瓊州上的土著,對於棉花有著成熟的紡織技術,為了拜師學藝,李慧等人可是花費了好大一番功夫,而為了選出適合在中原大規模種植的棉花,他們也花費了不少心血。

歷經多年的努力,李慧等人當初構思的棉花產業,終於在中原有了初步成果,有了一批熟練的棉紡織工人,而棉花的種植面積也在擴大。

但這還不夠,因為若是沒有足夠的棉花,即便有了足夠的紡織工也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

而要培養更多的棉紡織工、改進棉紡織機械,也需要一定時間。

朝廷對發展棉紡織業很重視,不僅在河南、兩淮、江南推廣棉花種植,還在隴右地區推廣,而隴右的氣候和江南地區有所不同,對於棉花的種植技術有不同的要求。

許多問題,都需要棉布提舉李慧協調解決,而他當年的幾個同伴,同樣成了提舉,提舉們不停在隴右、東南、嶺表各地奔波,為了當年的雄心壯志而努力。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們對棉紡的信心,一直堅定不移。

他們判斷棉紡將是紡織業的後起之秀,前途不可限量,日後必然取代麻紡,而棉布肯定會成為最受歡迎的日常紡織品。

嶺表的棉紡織業已經有了規模,出產的棉布在中原供不應求,而東南各地紡織出來的棉布,雖然產量小,卻同樣被人搶購一空。

而棉花的用途不僅可以織布,還能禦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