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兒子有可能順著他的意思說話,說好聽的話,等老頭子嗝屁了,自己君臨天下,做的又是另一套。
如此一來,一切又會歸位,這個時代的周國,重新走上“歷史上”李唐的舊路,也許不會有女帝,但府兵制敗壞,募兵制大行其道,慢慢就會有尾大不掉的軍閥出現。
類似安史之亂的大規模叛亂很大機率發生。
宇文溫每念及此,就覺得很糾結,他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但這不可能。
立“祖訓”、讓兒子寫保證書之類的行為很可笑,宇文溫不會把希望寄託在兒子一個人身上,所以他決定提前佈局,以便讓自己的雄心壯志在自己去世後,依舊有人能夠將其繼續推行下去。
這個“人”,不是有名有姓的一些人,而是許多人聚集而成的利益集團。
新利益集團。
宇文溫就是要扶植新利益集團,讓新利益集團成為他雄心壯志的“接盤”者,堅定不移將他的宏圖偉略推行下去。
那麼他的雄心壯志、宏圖偉略是什麼?
開啟大航海時代,開拓海外殖民地,為中原百姓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他要種下資本主義的幼苗,然後歷經數代人的努力,讓這株幼苗長成參天大樹,為中原的對外擴張注入強大動力,讓曾經的遺憾,不再是遺憾。
讓一個“日不落帝國”,提前千年出現。
這些夢想,他有生之年看不到,但他希望自己的後代們能夠實現,所以希望只能寄託在新的利益集團上。
這樣的利益集團,希望獲得更多的原材料產地,希望獲得更多的市場,所以必然支援海貿、支援對外擴張。
這樣的利益集團,希望低下的社會地位有所改變,希望擁有政治權利,希望權力核心有為他們說話的代言人,所以必然支援科舉,以便讓他們的子弟或“受贊助人”大量入仕,掌握權力。
這樣的利益集團,透過經營實業盈利,希望僱傭(剝削)大量工人,所以對禁錮大量勞動力的莊園主、大地主深惡痛絕,無比希望莊園經濟破產。
經濟和政治上的需求,讓這樣的利益集團成了世家門閥政治的死敵。
這樣的利益集團,和宇文溫有“共同語言”,認同他的理想,所以對於繼承、發揚他的“遺願”有不可磨滅的決心。
但這樣的利益集團,在他死後很大機率變成肥羊任人宰割,一切又回到原來的軌跡。
所以,宇文溫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採取了一個頗有風險的做法,那就是武裝這個利益集團。
遼東正在發生的事情,就是這一做法的初步結果。
新利益集團有了武裝,舊利益集團同樣擁有武裝,那麼很可能當他辭世,兩個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漸漸激化變得無法調和,於是內戰爆發了。
內戰若真的爆發,其結果如何,宇文溫當然不知道,但他真心希望新的利益集團能夠獲勝,而自己的兒孫,是勝利者一方。
這個想法聽上去很可笑,但宇文溫卻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實現。
那就是這場內戰,他親自來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