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中主要建築,將會是磚瓦建築,既堅固,也更適合軍民長期居住。
兵營,糧倉,箭樓,民宅,港區,修船場,都會在遼口城裡出現,官軍為了拱衛遼口城,將會在遼口城周邊地區築起一座座堡壘。
這都需要大量建材和各種物資。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確保官軍在遼東之地有一個穩固的據點,一個方便人員及物資轉運的中轉港、一個可靠的登陸點。
新遼口城,將是周國實施第二階段遼東戰略的重要支點,所以築城順利與否事關重大,新城必須在期限到來之前按時完工。
這座新的城池,將會承受無數考驗,既有夏秋之際的洪水沖刷,也有冬季的徹骨嚴寒,還有大海冰封的孤立無援,以及高句麗軍隊的不斷進攻。
面對如此多的考驗,新遼口城的修建極其強調質量,所以忙碌在各處工地的監工們,時不時高聲吆喝,生怕各施工隊偷懶或者偷工減料。
來自青徐之地的青壯們,為了混口飯吃,受僱於北洋貿易公司,簽了契約之後,被僱主送到遼東之地築城,如今見著熱火朝天的工地,許多人深受感染,幹勁十足。
他們受僱加入“施工隊”,乘坐大海船來這裡築城,雖然遠離家鄉,又有可能遭遇海難,但僱主開出的工錢不低,又包食宿,所以許多人都願意搏一搏。
對於這些人來說,反正在家也是飽一頓餓一頓,窮得連件像樣的衣物都沒有,還不如出來混口飯吃。
現在,工錢先不說,光說食宿就比想象中的好。
伙食不錯,管飽,能休息好,所以對於青壯們來說再累也無所謂,他們見著遼口城一天天成形,與有榮焉的同時,心中便產生了一些疑問。
他們想不明白,“公司”為什麼做這種事。
北洋貿易公司的名號,在青徐之地越來越響亮,但對於許多百姓而言,“公司”就是個賣海產、做海貿的商社。
既然是做大買賣的商社,當然財大氣粗,然後需要僱傭人員當打手或者看家護院,以保證財路通暢、財產安全,所以有了“髡軍”。
又需要僱傭苦力,時不時修一些港口、庫房、別院、邸店什麼的,所以有了“施工隊”。
結果把施工隊派到遼東築城是怎麼回事?
這遼口城明顯是官軍打仗的前線要塞,按說應該是官府出人出力築城,怎麼就讓一個賣海產、做海貿的商社做這種事?
一個商社再怎麼財大氣粗,摻和到打仗中去,那點家底夠用麼?
“公司”不務正業,大把大把的花錢築城、打仗,以後要怎麼賺回來?不怕虧本虧得底朝天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