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冰涼刺骨,讓涉水前進的高句麗士兵苦不堪言,接連數日的苦戰,讓壕溝裡到處漂著屍體,而河水也被血水染成淡紅色,在一片白雪皚皚之中顯得分外顯眼。
但即便如此,高句麗軍隊依舊不顧一切進攻,在壕溝上搭起了大量便橋,以便讓攻城器械逼近城池。
然而即便他們越過壕溝,卻在壕溝的另一端遇到了障礙:漫長的鐵絲網陣,成了無法逾越的障礙。
這種鐵絲網呈蛇腹狀,用料十足、異常堅韌,以“丫”字形木樁為支架,三條鐵絲網以“下二上一”(品字形)的方式疊在一起,很難突破。
即便高句麗士兵不顧箭矢奮力用刀斧去砍,都砍不斷這種三重交錯的鐵絲網,而鐵絲網陣距離城牆大概五十步,城頭上的周兵可以輕易用強弓硬弩瞄準,射殺試圖突破鐵絲網的高句麗士兵。
當高句麗士兵推著楯車抵近鐵絲網,試圖以此為屏障從容破壞鐵絲網時,城內周兵使用投石機投擲出轟天雷,炸得高句麗士兵顧此失彼,在鐵絲網陣前無法久留。
為了突破鐵絲網陣,高句麗士兵又弄來大量布帛覆蓋鐵絲網,然後人直接踩著布帛跨越障礙,布帛卻被城中投擲出來的火油彈點燃。
熊熊烈焰之中,無數燒成火人的高句麗士兵哀嚎著倒地,而鐵絲網卻在大火之中巍然不動。
持續數日的攻防戰後,今天高句麗士兵終於可以跨越鐵絲網陣,不是他們想出了新辦法,而是堆積在鐵絲網上的屍體太多,直接變成一座座“屍橋”,讓高句麗士兵可以從容跨越障礙。
面對不算高的土牆,身著重甲的高句麗士兵奮力逼近,卻被尖銳的破甲箭矢射倒,城內周兵早已準備就緒,有無數備有破甲箭矢的強弓硬弩好整以暇,等著“招待”這些熱情“來客”。
即便傷亡很大,高句麗軍隊的進攻依舊沒有停歇,他們要仗著兵力優勢,用車輪戰法不斷進攻,儘快攻克遼口城,將周國在遼東海岸的據點拔掉。
去年,大王遣使入周國請罪,但周國皇帝拒絕了請罪,所以高句麗軍民知道今年遼東依舊不得安寧。
但誰也沒有想到,周軍會在大海冰封期實行海上進攻,高句麗遼東將帥們的注意力,都在遼東半島西岸建安城一帶。
因為周軍如果選擇開春進攻,必然走陸路進犯建安城,然後以此為據點,繼續北上襲擾安市城。
建安城去年淪陷,被周軍洗劫一空,高句麗軍隊收復了這座空城後,為了抵禦周軍來年的進攻,加強了建安城的防禦,沒想到開春之後,來襲周軍是海陸並進。
陸上兵馬進攻建安,海上船隊在遼口附近登陸,如此雙管齊下的進攻,高句麗將帥不敢等閒視之,立刻集中兵力出擊,要來個“半渡而擊”。
之前,周軍主力並未登陸,新建的遼口城是周軍先鋒的落腳點,高句麗軍隊只要將這落腳點毀掉,在海上的周軍主力就無法如期登陸。
戰鬥持續到午後,當新一輪進攻開始後沒多久,高句麗大營中忽然響起號角聲,那是收兵的訊號,許多高句麗士兵聽了之後一下子沒回過神:
時候尚早,怎麼就收兵了?
南面傳來喧譁聲,士兵們循聲望去,卻見南面天海線上那白茫茫一片、不知是陸地還是結冰海面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大量旌旗出現。
看樣子,周國的主力大軍似乎已經順利登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