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下班的工人們正在打飯,每個食檔前的視窗處排起了長隊,排隊的人高矮胖瘦不一,隊伍卻很整齊,沒有人插隊。
打完飯的工人之中,有的就在食堂大廳裡餐桌邊用餐,有的則是拎著食盒離開。
拎著食盒離開的人,也許是帶飯回家吃,也許是自己已經吃完然後再打一份,帶回家給家裡人吃。
工業區的食堂,提供物美價廉的一日三餐,服務工業區裡各“單位”的工人們,有效降低對方的生活成本,使得這些工人能夠靠著工資養活自己和家人。
為了提高服務質量,食堂實行承包制,出售各種食物的視窗,實際上是各家食肆來承包,派廚子“駐點”經營,只有飯菜質量好,生意才會好。
工業區的管理機構派人監督食品質量,以防止商家以次從好,防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食堂二樓某廂房視窗,宇文溫看著大廳內熱鬧的用餐情景,對工業區的現狀很滿意。
相州官府以工業區為梧桐,許以“優惠政策”,引得作坊主、工場主們(鳳凰)來築巢,創造大量就業崗位,讓“外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
這些流動人口管理起來很麻煩,所以工業區內有“生活區”,提供廉租房,讓這些攜家帶口來鄴城碰運氣的人們集中定居,方便官府管理。
鄴警察署在工業區和生活區設有派出所,管理戶籍和維護治安,生活區又有食堂,醫院、市場,保證外來務工人員的日常生活需求。
甚至還有學校,以實習的師範生為老師,免費教授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基本的文化知識。
設工業區進行“招商引資”擴大就業,其經驗來自黃州西陽,宇文溫這幾日在工業區視察,對於現狀很滿意。
對新出現的“工人群體”也很滿意。
因為工作需要,工人的組織性、紀律性必然不錯,這些人“做工”之前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識一個,連左右都分不清,卻為了一份能夠養家餬口的工作,不得不適應新的生活。
必須分清左右,不然工作就沒辦法做下去;學會了看時間,不然遲到會被扣錢;學會寫和認自己的名字,不然發工資、發加班費時容易被人忽悠。
工業區內,講究的就是紀律性、組織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即便是農民出身的人,進了工業區裡“各單位”做工,很快就會被“同化”,成為一個合格的工人。
若有需要,將這些工人組織起來編成軍隊,成軍速度可比農民兵快許多。
宇文溫親自練過兵,知道光是讓目不識丁、左右不分的農民學會排隊就很麻煩,而工人們的素質明顯要比普通農民高。
他當然不是歧視農民,因為許多工人也是農民出身,但正是因為經歷了“工場手工業”的洗禮,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這是宇文溫樂於見到的結果,自己的規劃漸漸變成現實,讓宇文溫的心情不錯。
回到位置坐下,他看向在座的許紹和劉楊:“工業區的情況,目前看起來不錯,但是距離最終目標還很遠,你們可要繼續努力。”
“對了,工業區的‘增長率’如何?”
“回陛下,截至本月,達到了百分之六十七,本月簽訂用工契約的人,比上月增加了百分之三十五,”相州刺史許紹答道。
“工場、作坊還有工人多了,這是好事,但安全問題不能麻痺大意,無論是食品安全、生產安全還是治安,你都要上心,不要弄出群體傷亡事件,到時候政事堂諸公可是要發難的。”
“微臣明白。”許紹說完,為宇文溫滿上一杯茶,
宇文溫抿了一口茶,繼續說:“外來人口比例逐年增大,這對於鄴城的治安是嚴峻的考驗,雖然有警察署管著,但你也不要掉以輕心,輿論要注意控制,遇到群體事件不要光顧捂蓋子,要切切實實解決。”
“群體性打架鬥毆,還有造成傷亡的生產事故,要及時調查清楚,及時公佈調查結果,不要給別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機。”
“鄴城的工業區,聚集了大量離鄉背井的百姓,管理起來很麻煩,原籍所在地官府對此頗有微詞,清流們對此的意見也很大,成日裡吹毛求疵想找茬,你不要擔心,專心辦事就行。”
“朕再說一遍,善用報紙這一工具,掌握輿論,輿論的陣地你不去佔,對手自然就會佔,到時候顛倒黑白、眾口鑠金,有你好受的!”
“是,微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