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公司在做決策時,就考慮到這個風險,所以,作為支點的海參崴,若暫時撬不動西面的率賓水地區,那就撬一下東面的蝦夷地區。”
牆上的輿圖被人換下,又換上一張新輿圖,這張圖畫的是海參崴以東、倭國北部的情形,有些粗糙,卻能讓人看出倭國北部的輪廓。
“大家也許知道倭國的大概情況,他們學著中原,把國土本島東境的未開化部族稱為‘夷’,因為這些夷人毛長如蝦,又稱“毛人”或‘蝦夷’。”
“大家看看,倭國列島的模樣,就像一條長蟲,頭部在西,也就是筑紫島,蟲身在中,就是其本島,而蟲身後半截,還有蟲尾那一大坨,是蝦夷的地盤。”
“再看這裡。”張魚親自點著地圖上倭國本島末梢一個大島,“這處大島,和倭國本島隔海而望,是蝦夷的地盤,如今暫名蝦夷島,這島就是公司新的聚寶盆。”
“生口買賣,南洋貿易公司做得十分紅火,而南中的生口買賣,大家也多有耳聞,如今朝廷在漢沔地區大開發,需要大量的生口,朝廷要經營遼西,同樣需要大量的生口。”
“遼西天寒地冷,耐不住冷的人在哪裡可過不下去,但蝦夷就不同了,大家注意,蝦夷島的位置,和海參崴的位置處於同一緯度上,也和遼西腹地處於相同的緯度上。”
“這些人,到了遼西,同樣能適應當地嚴寒氣候,是不錯的勞動力。”
張魚放下長棍,用頗有誘惑力的音調說道:“漢沔大開發,咱們離得太遠,但將來,遼西、遼東的大開發,只要公司努力些,肉就爛在碗裡。”
這種內幕訊息,不是隨便什麼人說出來就能讓大家相信的,但從張魚嘴裡說出來,意義可不一樣,與會人員聽了之後,面露驚喜之色。
雖然如今遼西正在打仗,雖然遼東為高句麗所佔,但有心人能從這幾年市舶司、北洋貿易公司的動靜裡看出端倪,那就是朝廷遲早會對高句麗動手。
按著天子的慣用手法,一打仗,就是發大財的好時機。
張魚對於大家的表情很滿意,繼續說下去:“此事涉及軍國機要,我不能多說,遼東一日不平靖,開發一日起不來,但生口買賣,依舊做得!”
“月前,我剛到倭國國都走了一轉,談妥了許多事情,定了許多契約,現在,先向諸位提前打個招呼。”
“倭國一直想討伐東境的蝦夷,一來是擴地,二來是捕捉蝦夷以作奴隸,奈何戰事一直不是很順利..”
“所以,這就是商機,公司先和對方做生口買賣,一起合作捕奴。”
“捕奴地,不是在倭國本島東境,而是在蝦夷大島上。”
“公司出船,倭國出人,組織捕奴隊,在蝦夷大島西岸設立據點,和海參崴所在半島隔海相望,捉到的生口,五五分賬,待到秋末,放棄營地,倭人回國,我們的人,到海參崴過冬。”
“這項買賣,今年就可開始,屆時海參崴可會很熱鬧,再過幾年,於蝦夷島設立長期據點,等到捕奴規模上來了,想來屆時遼東也平靖了,時間剛剛好。“
張魚頓了頓,自己發問:“也許有人有疑問,覺得我們和倭國做買賣,又是賣稻種又是賣鐵犁等鐵製工具,如今又販賣生口,方便對方開荒拓地,能養更多的兵,這樣下去,會不會養虎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