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狐,大量馬車正在卸貨,卸下一個個麻包袋,袋子裡裝的都是軍需物資,需要離狐軍營的軍吏們辦好交接,接收這些物資後,再轉運到前線各處軍營。
入冬前後,就有大量軍需陸續運抵亳州小黃、曹州左城,而現在這一批物資,則是最近運抵曹州離狐的物資中一部分,主要以禦寒衣物為主。
兵曹參軍徐蓋,和同僚一起在現場查收物資,查收事宜其實很簡單,一是核對數量,二是抽查軍需物資的質量,如有問題,自然是不能接收的,因為這要擔責。
有誰敢剋扣軍需物資,或者以次充好,會得到應有的嚴懲,而接收軍需的軍吏們若是責任心不強,在有問題的清單上簽字用印,或者被人以次充好卻沒察覺,那這責任背上了就是活該。
徐蓋為西陽王所徵辟,如今入仕成了東南道行軍的一名兵曹參軍,因為戰事進展太快,官軍四處分兵,到處都缺人手,所以列曹參軍們都是身兼數職,他也不例外。
如今官軍收復許昌,東南道行軍接下來極有可能分兵收復青齊之地,加上要維持黃河北岸黎陽津的防禦,所以左城和離狐成了軍需物資集散地,事情很多,又不能耽擱。
剛上任就有忙不完的事情,這對於官場新手徐蓋來說壓力很大,根本就沒有適應期一說,幸虧徐家數代為官,家僕多有經驗,跟著徐蓋的幾位家中老僕,成為他重要的幫手。
在幾位老僕的幫助下,徐蓋很快就熟悉了本職工作,他本來就飽讀詩書,所以看得懂公文,學會公文的行文規則之後,自己寫起來也沒什麼困難。
而因為涉及到清點軍需,需要具備基本的算數能力,這對於徐蓋來說也不是問題。
見著“平生所學”如今派上用場,徐蓋幹勁十足,他好不容易有機會當官,自然要努力表現,而負責軍需工作,確實很鍛鍊人,也是展現他能力的一個好機會。
這幾日都有車隊陸續抵達離狐,這些車隊都是從山南黃州來的,跋涉千里,運來大量戎服等軍需物資,而這些車隊裡的馬車全都是四輪馬車,用料十足,使用了許多鐵料,徐蓋仔細看過之後不由得咋舌。
山南的四輪馬車,徐蓋之前就略有耳聞,他聽人說過,說這四輪馬車對道路的要求較高,若是尋常坑窪土路,四輪馬車走在上面很容易壞,所以即便載重量大,用起來卻耗資不菲,不如兩輪馬車。
所以,只有山南地區才能見到四輪馬車,如今徐蓋見多了,終於知道為何山南的四輪馬車會如此耐用:因為車上多處使用鐵製結構。
不光車軸是鐵的,還有什麼“軸承”、“板簧減震”也是精鐵所制,這樣一來,耐用是耐用了,可是耗鐵量增加,可想而知這麼多馬車上的鐵製結構,其鐵料若用來打造農具,將會是一個很可觀的數量。
山南黃州的鐵有那麼多?
對於徐蓋的疑問,辦理交接的軍吏做出簡單明瞭解釋:黃州對岸武昌地界,有大冶監,那裡有一座巨大的鐵礦山,每月都能出產大量鐵料,所以在山南地界,鐵製工具、農具的普及範圍越來越廣。
因為有大量的鐵料供應官民所需,所以黃州乃至漢沔地區的鐵很便宜,新式炊具——鐵鍋也開始普及,當然,這也是堅固耐用的水力紡機、織機出現的原因,如今還有更加神奇的針織機。
有了這些水力機械,布匹的價格愈發低廉,而將士們的戎服,質量也越來越好。
徐蓋檢查軍需物資時,就體會到軍吏所說的意思,如今送來的軍需裡有成衣,也就是已經裁剪、縫製好的戎服,這讓他頗為驚訝。
一般來說,將士要更換的戎服大都是由隨軍裁縫在軍營裡用布匹來裁剪、縫製,而現在,這些布在黃州紡織好了以後,就直接被西陽城裡的裁縫按照幾個統一的尺寸縫製為成衣。
運到前線軍營之後,將士們根據自身尺寸,領合適尺寸的戎服,當然,這必然出現些許不合身的情況,那麼隨軍裁縫簡單改一下就行了,如此可節省大量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