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官想的是打仗,而文官卻被這武器所震懾,有些人受不得如此血腥場面,不住乾嘔。
站在宇文溫身旁的李允信,看著眼前情景,又看看那兩輛推車,以及手持奇怪武器計程車兵,和其他幾位相府佐官交換了一下眼神。
只覺得後背涼颼颼,冷汗都冒出來了。
他們那日選擇讓步,看來完全沒有錯,宇文溫有如此神兵利器在手,即便死在長安,他的部下,依舊會擁立世子,一路西進殺入關中。
裝備如此武器的軍隊,沒有人能夠抵抗。
到時候,杞王一系人馬,真就要被斬草除根。
豳王的實力如此強悍,有他坐鎮,誰還敢亂來?所以,還不如現在讓一步,讓兩家人都平平安安,至少杞王的兒子們,能夠做個富貴宗室。
李允信想到這裡,原本心中對杞王妃、世子的愧疚之情,瞬間就煙消雲散,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對得起杞王祖孫三代人,也對得起宇文家。
看看目瞪口呆的文武官員,宇文溫對此次的效果很滿意,看向左右,沒有人敢和他對視,此時有禮官高聲呼喊,讓百官趕緊整理衣冠準備入宮上朝,許多人這才回過神來。
列隊之際,看向宇文溫的目光,變得愈發敬畏起來。
宇文溫站在百官之前,率先走入宮門,他雖然還不是丞相,但已經沒人敢質疑他走在群臣之前。
這麼兇殘的武器就在眼前,誰敢?
宇文溫邊走邊想,他今日給大家的見面禮,就是實力,要讓這些文武官員看看,什麼是絕對的實力。
這兩門青銅炮,是宇文溫預先藏在長安的神兵利器,為的是日後行事做準備,卻提前排上了用場。
為了掩人耳目,這兩門青銅炮偽裝成佛像,除非有人告密,否則沒人能想到這兩尊佛像是武器。
即便不慎被人繳獲,對方也無法使用,因為炮膛有關鍵的零件放在別處,如果沒有這零件,青銅炮就是根兩頭通的管子,沒什麼用。
炮的尺寸不算大,每門連炮車一起重約千斤,若按後世分類,應該是“騎兵炮”,之所以如此鑄造,是考慮到“便攜性”,所以口徑小,無法用來攻城。
但用來發射散彈卻很合適,在噴射出的無數彈丸面前,具裝甲騎不過是土雞瓦狗。
宇文溫知道自己遠離中樞,擠掉侄子當了丞相後,必然人心不服,所以,他要給文武百官一個見面禮,這兩門炮,正好拿來當做“禮炮”。
現在,炮聲一響,外加連珠氣銃的表現,足以讓所有人膽寒。
宇文溫邊想邊走,發現前方出現臺階,抬頭一看,卻是太極殿。
看著前方的太極殿,他有些恍惚,彷彿回到了十年前,那年,他還是西陽郡公。
奉詔前往鄴城,覲見天子,參加朝會。
那日上朝,他親眼目睹了丞相、蜀國公尉遲迥入朝的威風凜凜,感受了對方獨領百官的尊貴地位,見識了對方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氣勢。
當時,宇文溫看著尉遲迥的背影,心情激盪澎湃,他真的想知道,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是怎樣的。
現在,他知道了。
宇文溫做到了,用了十年的時間做到了,而能有今日,不是因為所謂的機緣,而是因為實力。
光有實力還不行,必須有大義名分,現在,宇文溫手中除了天子,還有...
重一千斤的大義。
沿著玉階而上,看著太極殿,看著殿內情形,宇文溫呼吸急促起來。
我的大義,重千斤,誰敢不服,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