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丞相、杞王宇文明站在屋簷下,看著灰濛濛的天空,感受著凜冽寒風,雖然面色如常,心中卻有些焦躁,入冬以來,雖然下過雪,但那雪和沒下差不多,真正的一場鵝毛大雪,還沒下過。
這和往年不一樣,所以不是好兆頭,再加上今年關中雨水偏少,總總跡象表明,來年關中地區有可能爆發大規模旱災。
若真如此,長安必然面臨糧食短缺的問題,屆時不止平民百姓,恐怕就連官宦人家都會缺糧,那麼關東糧食輸入關中的數量多寡,就成了緩解災情的關鍵。
按計劃,繞開砥柱之險的鐵路在來年夏秋之際就能投入使用,屆時如果一切進展順利,輸入關中的糧食,會比今年翻上一倍,只要關中的旱情不是特別嚴重,經洛陽運來的關東糧食,就能解燃眉之急。
但宇文明還是很擔心一旦發生旱災,會導致關中地區糧食大規模減產,若只是靠著關東糧食救急,恐怕會是杯水車薪。
那麼,果然得靠蒸汽抽水機來抽水灌溉農田麼?
想著想著,宇文明腦海裡浮現出蒸汽抽水機運轉時的情形,平心而論,如果不是耗煤量巨大、使用成本太高,他真想立刻推廣蒸汽抽水機。
屆時搭配上完善的水利設施,雨季蓄水、旱季放水,天下農田大規模增產增收就不是做白日夢,這會是一項了不得的政績。
而現實是蒸汽抽水機只能在燃煤供應充足的地方使用,不過剛好長安以北有出產煤的同官地區,其開採的燃煤,早已輸往京城做燃料使用。
同官原名銅官,在同官開採的燃煤,可以經銅官水入渭水,然後漕運至長安,正是有了如此便利條件,所以官府能在長安周邊地區試用蒸汽抽水機。
有了繞開砥柱之險的鐵路,又有蒸汽抽水機,宇文明覺得來年若真的爆發旱災,也不至於引發饑荒。
但即便如此,抗災總歸是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
對陳用兵,還是不要拖到明年了。
轉回書房,宇文明看著大臣們的奏章,因為陳國出乎意料服軟的關係,許多人已經不再那麼堅持今年對陳用兵,而隨同王劭抵達長安的陳國使節,再次重申了陳國維持兩國友好關係的意願。
陳國做出的種種讓步,讓宇文明看了之後都很動心,對方這種幾近於喪權辱國的讓步,明擺著就想息事寧人、跪地哀求。
而周國若就此鬆口,兩國繼續交好、互市,當然是不錯的選擇。
但對於宇文明來說,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陳國必須滅掉,晚滅不如早滅,不然遲則生變,要麼平陳大功被豳王奪去,要麼因為豳王的事情處理不好導致周國內亂,以至於陳國有機可乘,死灰復燃。
作為父親,宇文明要為自己和兒子爭取最大利益,作為執政,以及未來的天子,宇文明無論如何都要削弱弟弟的實力,以保皇權穩固。
所以,陳國是必須滅的,絕不能心軟來個日後再說。
管你委曲求全,管你卑躬屈膝,這就是現實,認命吧!
。。。。。。
洛陽,豳王府,豳王宇文溫與大掌櫃王越交談,蒸汽抽水機即將開始在關中地區試用,這可是關係到國運的大事,宇文溫很重視,所以千叮嚀萬囑咐,讓王越多用點心。
各種徵兆表明,來年關中大機率發生旱災,那麼蒸汽抽水機若能在關鍵時刻擔起抗旱重任,對於日後的推廣必然極為有利,所以宇文溫為此寄予厚望。
蒸汽抽水機,即便是耗煤大戶,即便使用成本高得驚人,卻是劃時代的利器,這樣的機器,其具體執行原理,宇文溫不打算過早公佈,以免技術擴散。
蒸汽抽水機,必須首先造福中原百姓,這是原則,所以宇文溫要在一定時間段內保密,但保密和大規模推廣是相互衝突的,所以宇文溫採用了一個折中的辦法。
那就是採取“官督民辦”的方式,官府負責監督、協助蒸汽抽水機的推廣,而由“有活力的民間組織”來實際製造、管理、維護、使用蒸汽抽水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