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湓口,奉命出使陳國的王劭,在此短暫停留,在官署與洪州總管韋洸等官員交談,瞭解此次商船遇襲事件之中,洪州商賈在陳國建康的損失情況,以及詳細瞭解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清楚,才好和陳國方面交涉,王劭要做到這點,就得先了解自己一方的說法,到了建康後,再聽聽對方的說法及解釋。
不久前,數艘洪州船隻滿載茶葉等貨物前往陳國建康,停泊在健康城西長江邊上的秦淮河口,後來被人襲擊,這些人縱火燒船,船上貨物付之一炬。
洪州總管韋洸得知後立刻遣使入京稟報此事,與此同時,還發生了另一件事情。
在陳國東揚州會稽郡,周國市舶司的海船在停泊海港時被陳國官吏扣押,據市舶司所奏,陳國官吏以抓捕海寇為名,關押了船上所有人員。
周、陳兩國交好,展開互市,周國船隻頻繁往來兩國之間,是互惠互利的局面,如今發生這種事情,讓人覺得難以置信。
丞相、杞王宇文明當即派王劭到洪州瞭解情況,然後順流而下,前往陳國發難。
王劭此行,要和陳國方面交涉,確認這兩件事情之所以發生,是周國這邊有問題,還是陳國方面有問題。
所以王劭停留江州,就是要聽聽洪州官員的說法,瞭解一下週、陳兩國互市的實際情況,以便心裡有個數,為接下來採取進一步措施做好準備。
而詳細瞭解了兩國互市的詳細情況後,王劭發覺事態比他想象中要嚴重。
所謂嚴重,不是指此次洪州船隻在建康損失慘重,而是這件事情的背後,牽涉到巨大的利益。
洪州總管府,設立不過數年時間,原本為陳國江州轄地,如今各州恢復得很快,故而商貿十分興旺,許多當地特產銷往外地,為豪強大戶帶來大筆收入。
不僅如此,從嶺表運來的特產,經由洪州銷往各地,許多商賈藉此發了大財,而商賈后面的東家們,也從中獲取巨大利益。
略去嶺表的海外香藥、白砂糖不說,洪州總管府本身就有利潤豐厚的製品外銷陳國,那就是浮樑的茶葉。
浮樑的茶葉,聞名江南數百年,而隨著一種名為“炒茶”的新工藝出現,被“炒”成“散茶”的茶葉,比起傳統的“團茶”、“茶餅”要受歡迎得多。
具體原因,據說又和製茶方式有直接關係,用散茶“泡”出來的茶,比用團茶“煮”出來的茶好喝。
王劭不怎麼喝茶,所以不理解“泡茶”和“煮茶”為何有那麼大的區別,但他透過和洪州官員的交談,瞭解到洪州總管府各州,從茶葉貿易抽取的茶稅,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
換句話說,茶葉貿易,是洪州總管府稅收的一大來源,這兩年總管府上繳國庫的稅金之所以連年遞增,就是多虧了興旺的茶葉貿易。
現在,洪州的船隻在陳國遇襲,船上貨物的損失只是其次,一旦安全得不到保證,那麼包括茶商在內的商賈們就對於販貨到陳國有了顧慮。
這會影響到互市,進而影響到許多人的利益,更別說洪州總管府的商稅會明顯受到影響,這對於大小官員們來說,可不是好訊息。
朝廷每年會對地方官進行考評,考評結果關係到升遷,而只有稅收充實,各地刺史、郡守、縣令,才有財力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安置孤寡,為在考評中獲得好成績而增加機率。
一旦貿易受損,官府稅收減少,那就意味著父母官們能動用的公帑變少,想要在任上有所作為就會很難。
所以,此次洪州船隻在陳國遇襲,除了直接受損的商賈們呼天搶地之外,洪州總管府的官員們也義憤填膺,王劭在湓口感受到的氣氛,可以用“群情激奮”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