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六十四章 黑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 黑潮 (2 / 2)

這座大島上的土人,對周邊海域十分熟悉,這正是張魚急需的人才,他作為市舶司提督,要想辦法開闢可靠的航線,以及尋找新的貿易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壯大周國的海上力量。

海貿風險很大,但有暴利,能讓沿海的貧苦漁民有一條出人頭地的機會,市舶司要想盡一切辦法促進海貿發展,所以船隊抵達東海上的各處小島,不會搞大屠殺,而是做買賣,順便探索海域。

海貿的鉅額利潤,能吸引越來越多的漁民出海遠洋,只有參與海貿的人多了,中原航海水平才會快速發展,那些古籍上記載的海外島嶼、異國番邦,和中原的聯絡才會密切起來。

張魚所在的這座大島,無法從中原典籍裡找出確切的名稱,甚至都不知道先人是否到過這裡,所以名字得“新擬”。

市舶司的船隊經過粗略“測繪”,將海島的大概形狀以及緯度上報豳王,豳王隨後為這座呈長條狀、南北走向的大海島取名“琉球”,並正式上報朝廷。

張魚對此覺得奇怪,因為按照豐州沿海漁民的說法,“琉球”或者“流求”,應該是豐州東面隔海對望的那一座大島,不該是這裡。

那座大島又有別稱為“夷洲”,位於張魚所在“琉球”的西南面,是一座很大的島嶼,市舶司派出的探索隊如今正在勘察。

而這支探索隊,就是從琅琊港出發,抵達琉球后前往夷洲,今年年初,已經在夷洲最北端的一條河流入海口附近建立據點。

這個據點有個名字,是豳王親自擬定的,名為“雞籠”。

雞籠位於夷洲最北端,將會常駐數百人,市舶司的吏員以雞籠為貨棧,嘗試和當地土人打交道,目的依舊是做買賣,暫不打算遷移中原百姓到夷洲墾荒、定居。

因為這只是市舶司所規劃“南道航線”上的一個港口,為過往船隻提供補給、靠泊、躲避風暴所需的泊地,暫時沒有能力開疆闢土。

從廣州番禹北上的海船,沿海岸線航行抵達豐州侯官附近海域後,可以轉向東面橫渡大洋,穿過自北向南快速流淌的一股洋流,抵達夷洲雞籠。

稍作休息後,沿著雞籠東北方向一系列島嶼航行抵達琉球,繼續沿著一系列島嶼向東北走,抵達倭國筑紫大島南端。

而從琅琊港、淮口出發的船隊,可以不走傳統的“北道航線”,先順著洋流南下,在侯官附近海域轉往“南道航線”前往倭國,這就不需要冒險橫渡黑水洋,也不需要經過高句麗、百濟沿海。

畢竟,不是什麼海船都有勇氣直接橫渡大洋,因為東海深處有“滾塗浪”,海船一旦遇到會很難前進,進退兩難。

更別說橫渡大洋時一旦遇到海上風暴,船隻躲都沒地方躲。

這條“南道航線”,沿途有許多島嶼,可以作為船隊航行的參照物,所以不容易迷航,這些島嶼也可以讓其躲避海上風暴時有可靠的泊地,能夠最大限度保證市舶司對倭國貿易的正常開展。

能夠為郎主勘察這條航線,張魚覺得很光榮,但他透過和土人打交道,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事情。

在這已經被市舶司命名為“琉球”的大海島東面海域,據“老崔”等部落首領所述,有一條巨大的洋流,自南向北流淌,其海水流得很快,終年不止。

許多部落派往北面打劫的小船,就是駛入這股洋流之中,藉助洋流之力,輕輕鬆鬆抵達北面的大島(倭國筑紫大島),登陸打劫沿岸村落。

這股洋流,海水顏色相比正常海水明顯發黑,故而被土人們稱為“黑水”,但張魚親自乘船走了一圈之後,認為稱之為“黑潮”更加貼切。

琉球的土人們世代相傳,說自己的祖先,是從遙遠的南方大島上,乘坐船隻藉助這股“黑水”北上,來到這裡定居。

又有一部分人繼續乘船北上,藉助這股黑水,抵達北面的大島定居。

這股黑水,終年不斷自南向北流淌,過了北面大島之後,還會流經倭國的大港(難波津)附近海域,在那裡,黑水折向東繼續流淌。

土人們認為,這黑水會一直流淌到世界的盡頭。

世界的盡頭是什麼樣子?

不知道。

老崔的祖上不知多少代以前,據說出了幾位勇士,帶著自己的家人,還有糧食和成雙成對的家禽家畜,乘坐一艘大木船,插著威武的圖騰柱,順著黑水北上,再折向東面,要探索世界的盡頭。

勇士們一去就再沒有訊息,許多年過後,大家都認為這些人已在世界的盡頭墜入深淵,然而某一天,自南向北流淌的黑水上,從南邊漂來了那個威武的圖騰柱。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張魚很想弄清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