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禮部上前,跪奏“請朝賀”,侍中贊“皇帝延杞王登”,禮部跪贊“杞王臣亮等奉白璧各一,再拜賀”,小宗伯報“杞王登”。
藩王之首,杞王宇文亮在禮官引領下升階,來到御座前,向皇帝行禮拜賀,皇帝起身,杞王再拜。
皇帝坐,杞王復再拜,禮畢,在禮官引領下降階,回到原來的位置。
接下來,該到其他藩王行禮拜賀,然而皇朝唯二的藩王、豳王宇文溫此時遠在河南亳州小黃,肩負鎮守重任,自然無法趕赴長安,在御前行禮,於是藩王行禮環節結束。
六府公卿按照品秩高低,升階御座前,依禮向天子拜賀,餘下官員,則在階前拜賀,好不容易折騰完畢,進入宴飲環節。
又是一輪繁文縟節。
雅樂起,藩王之首、杞王宇文亮,雙手捧著斟滿壽酒的酒樽,交給侍中,是為敬酒。
侍中跪置御座前,杞王還位,自酌位前,禮部隨後跪奏:“杞王臣亮等奉觴,再拜上千萬歲壽”。
。。。。。。
小黃,總管府署,賓客如雲,正在進行的元日慶典上,亳州總管、市舶使、河南道巡察大使、河南道織造使、豳王宇文溫,端坐上首,接受佐官們的敬酒。
酒,是低度酒,而且還是“傳統工藝”釀造的濁酒,杯中之物渾濁不堪,還有不明成分漂浮在上面,看上去如同糞水,讓宇文溫忽生一種被人“喂屎”的感覺。
他平日裡很少喝這種“傳統工藝”釀造、又不過濾的濁酒,但現在不能不喝,也不能喝了之後含在嘴裡,乘人不備再吐掉。
一旦這種行為被人發現,那就是極其失禮的行為,因為這可是佐官們誠心誠意、滿懷祝賀之情所敬之酒,如果他不喝,後果很嚴重。
嚴重到面前的“四大天王”可以立刻翻臉,當場指出他失禮,然後上奏朝廷,彈劾他“嚴重失儀”。
本來,酒可以換成新釀酒工藝所釀之酒,味道醇厚又沒有太多懸浮物,而一旁奏響的鼓樂,也可以換成宇文溫精心打造的新式樂器,給他所認為的陳腐雅樂注入清新之聲。
甚至連這盛酒的酒樽也可以改成“玻璃樽”,漂亮又有逼格,但種種改變都不不行,因為與禮制不符。
禮制的相關規定,他現在硬是要改,可以,但相關行為無一例外要倒黴。
禮、樂制度神聖不可侵犯,宇文溫可以不把如今這種他所認為“陳腐”的禮樂當一回事,就要承擔後果:被人彈劾“禮樂崩壞”,被清流譏諷為“沐猴而冠”。
加上他出了名的善於貨殖生利,基本上就會被“正人君子們”認定是“人渣”,從此避而遠之。
這樣不好,真的不好,所以宇文溫端起那樽濁酒,在佐官們殷切的目光之中,舉杯祝曰:“願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座下官員們亦舉樽應曰:“願天下太平、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
禮畢,宇文溫一咬牙,將樽中酒一飲而盡,還未及擦嘴,只覺喉嚨火辣,宛若被一股邪火灼燒般,這股邪火不僅燒傷了喉嚨,還沿著喉管一直燒到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