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三十章 誤會,這都是誤會(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章 誤會,這都是誤會(續) (1 / 2)

數日後,琅鋣港,數艘海船緩緩駛入港區,其樣式和港區裡停泊的船隻有些不同,許多人一眼就看出這幾艘船不是青、徐沿海地區的海船。

這些海船的尺寸不小,看樣子不是百濟、新羅或者高句麗的海船,因為對方還造不出如此之大的船來。

聯想到如今東南風大作,港區內許多有見識的人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那就是這些海船來自南邊,很南的南邊。

會稽一帶的海船,不是這種樣式,所以這幾艘船應該來自更南的嶺表沿海地區。

想到這裡,許多在港區採買海產的商人,機靈些的就趕緊往市舶署而去,要在那裡“拿號”,和可能來自嶺表的海商做買賣。

自從朝廷設定了市舶司,而市舶司在琅鋣港設膠州市舶署辦理市舶事務,琅琊港的規矩為之一變,漁霸消失,所有買賣都得在市舶司的見證下進行。

所以每一艘入港的海船,都要在市舶司那裡辦理卸貨事宜,清點貨物並估價,繳稅之後才能售賣貨物;而想要接洽買賣的客商,就得在市舶司那裡“拿號”並登記,然後才能和船家談買賣。

不許強買強賣,不許胡亂插隊,交易結束,買家要根據交易額繳稅,然後可以將貨物轉售外地,賺取鉅額利潤。

市舶司的建立,為青、徐沿海的幾處海港帶來了新秩序,許多人都從這個新秩序裡獲得好處,所以遵守這一秩序的主動性還是不錯的。

對此,剛抵達琅琊港的嶺表海商馮德郎也深感頗有必要。

他作為廣州市舶署登記在冊的海商,有著特製令牌和通行公文,船上貨物蓋著廣州市舶署的印鑑,所以在琅琊港辦理手續時很便捷,稅費還打了八折。

辦理完相關手續,馮德郎讓隨從處理相關事宜,自己則於迎上前來的故人馬歡寒暄起來。

馬歡兩年前到過嶺表廣州番禹,和馮德郎打過交道,馬歡在番禹呆了一年,雙方時常碰面,如今在此重逢,真是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馬歡是黃州人,為東家僱傭做了大掌櫃,雖然東家不是“那一位”,但他依舊混得風生水起,因為“那一位”總是照顧自己人,許多黃州及附近州郡的大戶們都賺得盆滿缽滿,連帶著掌櫃們都發達起來。

而如今,在膠州市舶署內,兩個自己人開始攀談起來。

不是本地人卻是東道主的馬歡,還沒來得及為遠道而來的馮德郎接風洗塵,就開始回答對方的問題。

馮德郎此來膠州,很不容易,從番禹到琅鋣港,至少上千裡的海上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意外,更別說前不久那一場大風暴,差點就把馮德郎一行給“全滅”。

航海就是這樣,風險高但收益也高,馮德郎如今急著問問題,是和馬歡談一談冬天的“北冰南售”專案。

因為冰塊,在嶺表交廣地區真的大受歡迎,以馮德郎為首的海商們大賺了一筆。

物以稀為貴,在氣候炎熱的嶺表交廣,甚至更往南的林邑國等地區,人們從來就沒見過冰,而去年冬季從河南地區採集的冰,運到嶺表地區之後,在今年的炎炎夏日裡,發揮了神奇的降溫作用。

馮德郎出身高涼馮氏,知道冰塊為冼太夫人消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如此,幾位族裡長老,同樣得冰相助,在夏天沒那麼遭罪了。

不僅馮氏,還有瀧州陳氏、欽州寧氏,以及一些酋帥們,都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冰帶來的涼快,更別說各種新奇的冰鎮湯飲,讓人喝了欲罷不能。

而馮德郎做買賣常駐的林邑國,國王和權貴們享受到冰的涼快之後,已經離不開這神奇的寶貝了。

所以,嶺表各地豪族、大戶,對於冰的需求暴增,大家紛紛開挖可以大量藏冰的冰窖,就等著冬天南下的海船,為他們送來神奇的冰塊。

需求暴增,意味著利潤暴增,前提是能提供足夠的貨物——冰,馮德郎親自北上,就是為了此事而來,無論如何都要確保冬天時,有足夠的冰塊運抵林邑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