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百廢待興,吏治整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更別說官僚們對於如何發展紡織業沒有什麼經驗,所以為了保證織造司的“業績”,宇文溫在織造司引入了一種新的經營方式,已獲朝廷許可。
那就是各水力紡織工場的組建、運營,以“官督商辦”的形式進行。
“官督商辦”一詞,在原來的時代,出現於晚清,為清政府利用民間資本、創辦近代民用工業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
也是清政府利用私人資本發展近代新式工礦企業的重要經濟形式之一,為洋務運動注入了活力。
但既然有了“官督”二字,那就意味著官僚在這種企業裡佔據重要地位,所以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管理企業的官員不懂技術業務,只知貪汙揮霍,把企業辦成了官僚衙門,冗員多、效率低下,而民間人士雖然入股企業,卻對企業的經營沒有發言權,實際上就是冤大頭。
“前車之鑑”,宇文溫不會重蹈覆轍,他試行的“官督商辦”,是“改良版”。
官督,讓紡織工場有了官方身份,和各地地頭蛇打交道時方便許多,而織造司的官員,只負責查賬、對賬,負責成本核算。
至於紡織工場的建立、執行、經營,官員只協助不干涉,在一旁進行監督即可。
民辦,就是由民間商人經營工場,負責生產、運營、紡織品銷售。
織造司各分局的工場,實行“股份制”,除了織造司,當地官府也佔股,以分紅獲利來填補官署的日常開支;各地大戶們可以入股,利益均沾。
而各分局工場的經營者、監督者,若達到考核標準,可以獲得升官或者當官的機會。
宇文溫為了把“官督商辦”做好,為了提高商人投資、興辦實業(紡織業)的積極性,好不容易才爭得機會,試行另一套選拔制度,那就是“商而優則仕”。
各製造局裡,生產、收購、銷售業績出色的人,即便是商人,也會有機會獲得提拔,成為織造司的官員,正式當官。
堂而皇之定下制度,讓表現好的商人當官,雖然只是當個小官,但宇文溫此舉驚世駭俗。
“古代”社會有“士農工商”的四個等級劃分,商人作為一個群體來說,社會地位很低,宇文溫讓地位低下的商人“商而優則仕”,其做法引得輿論譁然,成為官員、士族們的“眾矢之的”。
原本的歷史裡,隋唐時期那些世家門閥出身的官員,看不起科舉當官的寒族子弟,這些自視甚高的官員除了公務之外,不會和出身卑微的寒族官員來往,可見貴賤之別有多麼根深蒂固。
現在,低賤的商人居然能當官,這對於官僚們來說,無異於倒行逆施,說群情激奮都是輕的,宇文溫知道,有人已經罵他是“率獸食人”的瘋子。
若不是他拼命燒香拜千金公主這尊佛,又在杞王面前怕胸脯保證“業績”,還自己劃下紅線說“商而優則仕”僅在織造司實行,可想而知會被鋪天蓋地的彈劾奏章淹沒。
而即便如今朝廷許可,宇文溫也知道有很多人在等著看他的笑話,看著河南道織造司把事情搞砸。
壓力很大,但宇文溫不在乎,他環顧四周,看一張張激動的臉,感受著無數人目光裡投射的熾熱,從在場之人的身上,感受到熱火朝天的幹勁。
這些人當眾絕大部分都是白身,還包括商人,現在,為了那千載難逢的入仕機會,準備大幹一場。
宇文溫抬手示意安靜,現場很快安靜下來,他隨後高聲說道:“芒種過後,各地收割的麻會陸續走水運送到期思,屆時,大家有沒有信心,把這些麻紡織成布?”
“有!”
“寡人聽不清楚!”
“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