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車陣的馮暄,用千里鏡看著那一個個白花花的大屁股,冷笑數聲,隨即將千里鏡交給旁人,掏出懷錶看了看:“時間差不多了,準備!”
“是,郎主!”
咯吱咯吱聲響起,數日來均未用過的車載大弩,被士兵們從車廂裡抬起、固定,然後就等命令下達便轉動絞盤給大弩上弦。
馮暄帶來的馮氏族兵,此次是作為餌兵出擊,專門引誘敵軍騎兵來攻,所以在名為“偏廂車”的馬車上,不但有大量糧食,還有許多大弩和充足的箭矢。
馮暄讀過《史記》,知道漢將李陵領兵五千出擊匈奴,在草原上憑藉車陣硬是和匈奴騎兵耗了許久,殺傷匈奴兵無數,直到箭矢用盡才被俘投降。
他不敢自比李陵,但此次己方車隊準備充分,又有強援在外,所以馮暄不認為自己會有李陵的下場,而按照約定,今日是狩獵的時候了。
車陣中計程車兵默默準備著,車陣外的騎兵不停地折騰,試圖用各種方式引誘車陣中計程車兵出擊,雙方就這麼僵持了將近一個時辰。
騎兵們眼見著對方不上當,正要上馬撤離,卻聽得身後遠處響起呼嘯聲,轉頭一看,只見朗朗晴空竟然綻放出幾朵火花。
事有蹊蹺,騎兵們感覺有些不對,就在這時,車陣裡響起弓弦聲,一座座大弩射出石彈,將騎兵們打得措手不及。
不到百步的距離,石彈瞬間便至,雖然準頭不怎麼樣,但只要擊中人、馬,瞬間就能激起一片血霧,殘肢斷臂在霧中飛舞。
一輪石彈過後,車陣外側車廂板忽然倒下,許多士兵呼喊著跳出馬車,以十人為一隊,徒步向前衝。
五名刀牌手在前,五名長矛手在後,按照之前的“強化訓練”所訓練的三角隊形,身後弓箭手掩護下,勇敢的向騎兵發起挑戰。
與此同時,遠處塵土大作,那是薛世雄所率領的騎兵按照約定到了,與此同時趕到的,還有劉波兒率領的虎林軍部分騎兵。
兩股騎兵合計也才兩百騎,兵力比起敵騎要少,但這已不成問題,因為偷襲的薛世雄、劉波兒所部騎兵,速度已經起來了。
精心策劃的一場伏擊,讓準備狩獵的獵人成了獵物,面對前後夾擊,可憐的獵物應對失措,先是被亂箭射倒一撥人,然後在陣型散亂、速度未起的情況下,被偷襲的騎兵一舉擊潰。
車陣中,馮暄登上一輛馬車的車廂,抽出破甲箭搭在弓上,瞄準從車陣邊緣疾馳而過的一名敵騎。
中原的戰馬比嶺表的戰馬好很多,身形高大,四肢健壯有力,奔跑起來速度很快,馮暄想憑著本事繳獲一匹駿馬,所以捨不得用射馬箭射馬,而是選擇難度更高的射人。
鬆開弓弦,箭矢離弦而去,正好命中目標後腰,那騎兵身形一晃,隨後倒在馬背上,沒了主人駕馭的坐騎,竟然繼續向前跑去,脫離戰場。
馮暄見狀顧不得唏噓,因為戰場上還有很多潰敗的騎兵,他呼喊著“殺敵”,又抽出一支破甲箭,瞄準下一個目標。
駿馬,我要一匹駿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