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精通珠算,就得熟記珠算口訣、歌訣,然而因為籌算大行其道、珠算不為人所重視的緣故,實用的珠算口訣、歌訣少而複雜,做乘、除法比較麻煩。
而如今黃州開始推廣的珠算,其口訣是經過許多人的實踐、琢磨,又請州學那些精通算術的學者幫忙改進,花了數年時間才提煉出實用、簡潔的計算口訣。
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這四則運算口訣背熟之後,用算盤算數無往而不利。
劉彩雲拿出一本厚厚的書,書名為《新式算盤演算法及口訣》,書中圖文並茂的介紹了四則運算的口訣,是西陽城內珠算推廣培訓班的教材。
尉遲明月接過書翻了翻,看著密密麻麻的文字,又看看一幅幅示意圖,愈發覺得珠算好難學。
“所謂萬事開頭難,對著教材邊看邊打算盤,想來不到半個月時間,翠荷院對珠算就能上手了。”
“劉姊,要學會珠算得多久?”
“以培訓班的情況來說,那些目不識丁的學員,只要不是榆木腦袋,認真學習的話,三個月時間就能畢業了。”
生怕尉遲明月有畏難情緒,劉彩雲又說:“其實這就是熟能生巧的問題,若每日都在用算盤算數,口訣便不會忘記。”
見著對方開始認真看書,不時撥動算盤,劉彩雲喝了杯茶潤潤喉嚨k,看著自己面前的算盤,有些恍惚。
因為珠算不是很流行,所以算盤不常見,她以前見過的算盤,內分上、中、下三層,加減乘除都在這三層計算,乘、除法口訣繁雜,用起來很不方便。
這種算盤與其說是計算工具,還不如說是計數工具。
而現在經過改進的算盤,分為上下兩層,中間用橫板隔開,上層有兩子,下層有五子,又有經過精煉的加減乘除法口訣,用起來十分方便。
這種算盤的形制,是西陽王提出來的,而四則運算口訣,則是無數賬房、掌櫃、商人還有學者們琢磨、最佳化出來的口訣。
小小算盤,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而算盤的變化,則是黃州變化的一個縮影,十年時間,真是讓人有滄海桑田的感慨。
十年時間,世事變遷,回想往事,劉彩雲頗為唏噓,而看著面前年輕的尉遲明月,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上歲數”了。
西陽王還是西陽郡公、一大家子人住在安陸時,尉遲明月就是府裡的常客,時常到西陽郡公府玩耍。
那時,劉彩雲和張定發也住在西陽郡公府,所以她對尉遲明月很熟悉,而當年的小女郎,如今再度回到府裡,只是如今公府已變王府,小女郎成了“翠荷院”,成了姊夫的側室。
姊妹倆都是傾國傾城的絕色,如今共侍一夫,當年又有誰能想到呢?
而對於劉彩雲來說,當年自己不過長安樂坊裡的一個風塵女,又如何想到自己能有一個幸福的歸宿,在十年後成為縣公夫人,有自己的田產、產業,在府裡相夫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