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排隊!大家請排好隊!”
“先來後到!先來後到懂不懂!”
“大家不要急,不要擠!本號存貨充裕,大家一定能買到襪子,不要擠!”
各家布號前,夥計們聲嘶力竭的喊著,拼命維持秩序,今日布號有新品上市,是物美價廉的針織襪,聞訊而來的人越來越多,都爭著要買襪子,洶湧的人潮幾乎要把布號門面衝破。
零售價六文錢一對的襪子,穿起來很貼腳,不需要繫帶,而腳跟、腳趾有加厚,會比一般耐磨,這樣的襪子,尋常百姓都穿得起,誰不想先買幾雙試一試?
對於普通人來說,眼見著即將秋去冬來,若是一家老小都能有兩雙襪子,那麼冰天雪地裡腳就不容易生凍瘡,少受一份罪,如果這“針織襪”真的物美價廉,那麼家裡一人三雙又有何不可?
兩雙襪子在白日裡輪換著穿,一雙晚上睡覺時穿,按一戶五口人算,五人共十五對襪子,就是九十文錢,只要是個有手有腳的人,在工坊裡做最多四日工,就能買得起十五對襪子。
普通百姓會這麼想,所以要先買一對襪子試試,而小商販、貨郎們也是這麼想,因為這針織襪若真的物美價廉,他們就有賺頭了。
這麼便宜的襪子,只要質量過得去,那麼轉手賣十幾文錢也有銷路,如今冬天快要來了,人們可以買幾雙襪子給腳禦寒,所以只要便宜,就不愁襪子賣不出去。
貨郎們挑著貨物跋山涉水賺辛苦錢,如今可能會多一件熱銷的貨物,自然要爭相搶購,要趕在過年前賺一筆,帶著錢財回家過個好年。
正要出店的柳楨,被眼前這洶湧的“人潮”所震撼,這種場景他依稀記得,那就是數年前黃州水紡布剛開始銷售時,布號門前人山人海的情景。
那時,他身在人潮之中,而現在,也是如此。
在布號夥計的奮力開路下,柳楨和隨從好不容易才“突出重圍”,擠過人群來到街上,回首望去,只見各家布號前聚集的人越來越多,而街道上又有更多的人往這邊湧來。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平民,有商販,還有大量士兵,當然,這些士兵是趕來維持秩序的,口中吹著哨子、拼命組成人牆維持秩序,整條街聚集的人越來越多。
眼見著再不離開恐怕就擠不出去,柳楨和隨從趕緊向著街口方向走。
好不容易避開人潮,柳楨呆呆的在街口邊站著,秋日的陽光照在身上,卻感覺不到一絲溫暖,他有些失魂落魄,背影看上去十分蕭瑟,完全沒有先前逛街時方才那神采飛揚的樣子。
只是一會兒功夫,柳楨就受到了強烈刺激,但給予他刺激的不是批發價五文錢一對的針織襪。
五文錢的針織襪,買五萬對也不過二百五十貫錢,對於大宗買賣來說,這點錢根本不算什麼,但柳楨從中看到黃州作坊製作襪子的能力有多強。
黃州的紡織作坊在城裡會有自己的布號(邸店)銷售織品,趙掌櫃的布號能毫不猶豫接下他五萬對針織襪的訂單,而交貨日期不算久,這意味著對方背後作坊的生產能力很強。
而柳楨判斷,這種零售價六文錢一對的針織襪,不過是黃州作坊主們薄利多銷的廉價品。
這種廉價的針織襪,尋常百姓都買得起,而對方要賺大錢,必然靠質量更好的針織襪,譬如用苧麻來織襪,夏天穿在腳上的舒適度會提高。
苧麻紡織而得的布,因為吸汗效果好,所以被稱為夏布,殷實人家在夏天大多穿著夏布所縫製的衣物,若有售價不太貴的苧麻針織襪,想來很多人會買。
但世間能夠紡線的不止麻、葛,還有蠶絲,既然麻、葛可以織襪,所以柳楨猜測絲同樣可以織襪。
柳楨沒有看見絲制襪子的實物,趙掌櫃對這個問題笑而不語,所以他據此判定不久之後黃州的作坊很可能會推出絲制針織襪,這種襪子肯定會受到富貴人家的歡迎。
絲綢縫製的襪子稱為羅襪,用絲針織的襪子應該稱為絲襪,柳楨覺得這種襪子可能也會很貼腳,所以會比羅襪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