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俘虜是奴隸的重要來源之一,宇文溫此次大捷,抓了許多俘虜,除去那些將領或身份特殊的俘虜之外,能吸收入軍隊的俘虜畢竟是少數,剩下的俘虜如何處置,其操作空間很大。
正所謂事急從權,把這些俘虜押回山南集中看押的話,還得安排軍隊守著,這對於兵力緊張的宇文溫來說很為難。
若是等著朝廷下決定如何處置俘虜,一來一回半個月時間就過了,期間俘虜們什麼事也不做,就是吃喝拉撒,白白消耗糧食,宇文溫又不樂意。
所以他要馬上“變現”,把這些俘虜變現為各類物資,那麼就得搞個喜聞樂見的“拍賣會”。
拍賣會將在光州州治光城舉辦,屆時肯定會有大量買主光臨,這些買主之中,會有黃州的商賈,也會有淮西新塢堡主們。
壯勞動力,是很珍貴的人力資源,淮西的新塢堡主們正是急需人手的時候,而黃州各地的作坊主也需要大量廉價勞動力,所以可以預計拍賣會必然順利進行。
把俘虜變現成各類物資,又省去安置、看守俘虜的負擔,這結果對於宇文溫來說再好不過,而急需人力的塢堡主、作坊主獲得大量廉價勞動力,同樣會很高興。
唯一的問題是價格,底價太低,宇文溫覺得虧,底價太高的話恐怕拍賣成交數量會受影響,那就需要講究策略。
這種時候要有“託”來適當哄抬價格,具體怎麼運作,同樣有技巧,否則若是“託”把俘虜買了,那可就搞笑了。
主僕正嘀嘀咕咕間,帳外傳來喧囂聲,不一會有將領來稟報,說一些俘虜在鬧事。
宇文溫聞言“哼”了一聲,問這些俘虜何故鬧事,待得聽說是對安置情況不滿,他便走出帳外,要親自去治一下那些不服的刺頭。
負責處置戰俘的將領跟在身邊,說起其中緣由:這些俘虜不是要逃亡,而是覺得自己一身本事卻和一般俘虜同樣待遇,於是嚷著要投“明主”。
確切來說,是那些被挑剩下的北地騎兵,不甘心當殘羹剩飯,想要有個機會展示一下自己的實力。
這些北地騎兵,實際上是幽燕一帶的零星武裝,此次為鄴城朝廷招募,跟著“官軍”南下打仗,如果以後世的術語來說,就是僱傭兵。
僱傭兵原來的僱主完了,潛在的新僱主又不打算僱傭他們,當然要鬧一鬧,以便求得被僱傭的機會。
幽燕一帶胡漢混雜,民風彪悍,幾乎每個有馬的成年男子都擅長騎射,平日裡要麼當塢堡豪強的爪牙,或者落草為寇當馬匪,要麼跟隨哪個部落酋長當鷹犬。
這樣的人,弓馬嫻熟,馬上功夫十分了得,是理想的騎兵兵員,然而問題也很大,那就是往往桀驁難馴,不守紀律,不好管理,像狼一樣養不熟。
今日眾將一番挑選,獨獨剩下一些刺頭,就是因為這些原因。
宇文溫的虎林軍也缺騎兵,本來正是吸收這些能人入伍的大好機會,但虎林軍是極其強調紀律的隊伍,沒有這些刺頭生存的空間。
宇文溫沒心情玩“推心置腹”的套路,所以不打算“感化”這些刺頭為己所用,打仗時紀律最重要,他寧願培養良家子當騎兵,也不想濫竽充數用獨狼。
當年三國時,幽州突騎十分有名,然而因為紀律差,大多隻能打順風仗,靠著個人勇武殺敵,很難相互合作,碰到硬骨頭就抓瞎,能錦上添花卻無法雪中送炭。
宇文溫不需要這樣的獨狼式騎兵,所以打算將這些人拍賣,賣給鏢行或者塢堡主當護院。
不過現在對方鬧事,大有不服之意,那麼他就去見識一下,看看這幫刺頭如何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