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訊息,讓陳國君臣精神為之一振,因為按照許善心確認的訊息,周國分裂成東西周已成定局,關鍵在於宇文氏的“西周”能頂多久。
而周國的西陽王宇文溫,只要在懸瓠多支撐一日,周國權相尉遲所率領的大軍就會多停留在懸瓠一日,無暇他顧,那麼對於陳國來說,就是極好的機會。
機會是什麼?
那就是偷襲長江北岸的廣陵,只要能佔據廣陵,獲得江北的一個重要立足之處,那麼陳國的局面就開啟了!
這是倖臣孔範、施文慶所獻計策,陳叔寶沒帶過兵,也沒有親臨戰場指揮大戰,但知道廣陵集結著大量周軍,想要偷襲怕是很難成功,而“偷襲”二字,太難聽了。
宇文氏和尉遲氏佔據的本就是陳國國土,所以陳叔寶覺得官軍出擊應該用“收復”二字,而孔、施二人所獻計策,是提前派出精銳繞過周軍江防,趁著傅再次出使廣陵、尉遲佑耆提防心下降之機,偷襲廣陵。
與此同時,駐紮在建康城外白下的水軍主力悉數出擊,控制廣陵一帶江面,而官軍陸上兵馬則提前進抵與廣陵一江之隔的京口,待廣陵戰火起,立刻渡江北上。
這一計劃,光聽就覺得規模十分宏大,成功率恐怕不高,陳叔寶一開始是不同意的,但他不同意的最大原因,不是成功率低,而是怕有損他一代明君的聲譽。
派出使節與人談判,與此同時又派出精銳搞偷襲,這種不宣而戰的行為,壞了朕的名聲可怎麼辦?
陳叔寶最關心的問題,孔範、施文慶當然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一旦失敗,就舉定義為邊將“擅開邊釁”,與官家無關。
真到了那個時候,就用於仲文的人頭去平息尉遲佑耆的怒火。
“官家,妾以為,這位於將軍的經歷,有些像樊於期?”
“樊於期?”陳叔寶楞了一下,隨即笑著搖了搖頭:“看上去有些相似,實際上卻有不同...”
樊於期是戰國人物,原為秦軍將領,和秦王嬴政有過節,逃入燕國為燕太子丹收留,後來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荊軻以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地圖為禮物,去見秦王嬴政。
張麗華提起樊於期,是特意挑起話題,還是一個有破綻的話題,此舉正中陳叔寶下懷,他品了一口茶,開始糾正寵妃的“誤解”。
於仲文是何許人?隋國的孤臣孽子,與尉遲家族有仇。
於仲文祖父於謹,為周國太祖宇文泰元從,率軍攻破梁國國都江陵,在朝中位高權重,於氏一族在西魏(周國)是一流權貴。
結果在大象二年周國發生變亂時,於氏選擇站在外戚楊堅一邊,與擁立新帝的相州總管尉遲迥對抗。
此時於謹早已去世,一子於翼,為周太祖女婿,時任幽州總管,卻拒絕了尉遲迥的拉攏,另一子於義,作為行軍總管隨楊堅所派大軍西進,攻滅起兵響應尉遲迥的益州總管王謙。
於謹又有一子於實,為楊堅所重用,於實有三子,長子於,時任吳州總管,坐鎮廣陵,數次擊退陳軍的進攻;三子於象賢,娶宇文氏公主,卻同樣站在楊堅這邊。
而於實的次子於仲文,時任東郡郡守,拒絕了尉遲迥的招攬,被對方派兵攻打,於仲文將來犯之敵擊敗,尉遲迥大怒,派出更多兵馬圍攻東郡。
於仲文僥倖突圍,但妻兒卻落入尉遲迥手中,隨後丟了性命,而隋國滅亡,於氏被尉遲迥清算,於仲文再度逃脫,和尉遲氏的仇又多了一筆。
陳叔寶認為,於仲文這樣一個人,用來平息尉遲佑耆的怒火,再合適不過了,但他之所以認為將於仲文比作樊於期不合適,是因為自己不是太子丹。
他不是用於仲文的人頭去騙尉遲佑耆,而是以其為先鋒,去偷襲廣陵。
自從有了侯景這個前車之鑑,南朝不會再相信任何一個北朝降將,陳叔寶對於孔範、施文慶極力舉薦於仲文領兵偷襲,一開始十分猶豫,不過考慮到對方的情況,最後還是同意了。
殺了於仲文妻兒、叔伯子侄的尉遲迥已經去世,其子尉遲順、尉遲、尉遲佑耆尚在,而於仲文絕不會投向坐鎮廣陵的尉遲佑耆,反而會奮力殺敵。
陳叔寶說到這裡,又開始憧憬起官軍此次出擊大獲全勝後的美好前景,完全忘了“不宣而戰”會損害他的聲望,張麗華不說破,開始趁熱打鐵:
“官家,妾不通兵法,總覺得周軍駐守廣陵,必定戒備森嚴,官軍此次出擊,如何能夠成功呢?”
“愛妃勿憂,朕...已經做了周密部署...”
陳叔寶開始借花獻佛,在寵妃面前顯擺,他所說的周密部署,實際上都是孔範、施文慶所擬定的,當然,陳叔寶猜得出來,“原著者”應該是於仲文,而孔、施二人只是經手人。
建康的江防,要害有二,其一是建康西面的採石,其二是建康東北面的京口,這是長江南岸的兩處要津,北軍想要大規模渡江,必須在這兩處要津之一登陸。
當然,建康城外還有白下這一要津,水軍戰船聚集於此,可以拱衛京城,避免敵軍直接兵臨城下。
與江南採石、京口對應的,是長江北岸橫江口、廣陵,與白下對應的是江北**地區,所以陳軍想要北伐,必須攻佔這三處要地之一。
可週軍在這三處地方布有重兵,想要正面進攻很難得手,所以要繞過去。
“愛妃猜猜,官軍該如何繞過周軍江防?”
“官家...都已經在輿圖上畫出來了,不是麼?”
陳叔寶聞言一愣,然後看向輿圖,果然張麗華的纖纖玉指所指之處,有一道墨跡,正是他自己畫上去的。
“哈哈,是朕疏忽了!”
雖然謎題的答案已經有了,但陳叔寶的講解**依舊高漲,張麗華當然不會讓其掃興,饒有趣味的說道:“於將軍率領官軍精銳走海路迂迴偷襲廣陵,真是出其不意的一招妙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