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二百七十章 選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七十章 選擇 (1 / 3)

“嘭”的一聲,尉遲敬將書案踢翻,怒氣騰騰地在帳中來回走動,帳內諸將大氣不敢出,因為現在主帥心情極度惡劣,一不留神招惹了對方,自己就會倒大黴。

“弘農守軍那麼多!就這麼被人賺入城裡,把糧倉給佔了!把城池給佔了”

“數十萬斛糧食就這麼完了!那是大軍數月的口糧,就這麼完了!”

“無能、廢物!守一個弘農都守不住!”

尉遲敬咆哮著,面色鐵青,情緒十分激動,諸將訥訥,不知道該怎麼勸,只能附和主帥,此時此刻,不光主帥發火,他們自己也是氣得不行。

今日一早,弘農方向有潰兵來報,說昨晚城中有人作亂,不但攻佔了糧倉還攻佔了軍營,混亂之中,守軍傷亡慘重,被逆賊擊潰四散出逃,而弘農已為對方所控制。

這個訊息對於正在攻打潼關的官軍諸將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因為全軍的糧草供應,絕大部分靠弘農糧倉支撐,如果只靠軍中存糧,可支撐不到下一批糧食到來。

如今弘農失守,即便立刻奪回來,對方在城破前只要一把火點了糧倉,官軍入了城,也會面臨缺糧的窘境。

數萬大軍,加上隨軍民夫,人吃馬嚼消耗不小,每個月都要吃掉十幾萬斛糧食,沒有弘農糧倉支撐的話,作戰根本就維持不下去。

官軍攻打潼關,持續數月之久,全靠著弘農的存糧來支撐巨大消耗,而弘農以東河南方向輸送過來的糧草,也都經由弘農轉運,大部分會在城中糧倉暫存。

現在全沒了,官軍急切間去哪裡調撥這麼多糧食?

據弘農潰兵所述,此次叛亂的應該是弘農楊氏,對方從漢時起就是弘農大族,族人眾多,又有為數不少的田客、部曲,如今成功佔據弘農城,官軍恐怕一時半會難以收復城池。

雖然陝州其他郡縣依舊在朝廷控制之下,但弘農扼守著糧道,這就意味著潼關外官軍的主糧道被斷,如不能果斷採取措施,恐怕大事不妙了。

見著主帥尉遲敬發了一通脾氣後火氣稍減,有將領趕緊出列獻計獻策,他們的意見是糧道一斷軍心必亂,所以趕緊調動部分軍隊和民夫過黃河。

官軍大營在潼關東郊,北面是黃河,而河對面就是風陵津,官軍在風陵津亦有營地,南北兩岸之間建有浮橋,如果現在就過河,馬上就能動身。

風陵大營有存糧,那是風陵津以西河陽總管府地界輸送過來的糧食,數量遠比不上弘農存糧,但好歹能接濟大軍一段時間,救急的同時穩定人心。

將領們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是因為敵軍既然能夠策劃襲擊弘農並且得手,想來還會有後招,那麼連線黃河南北兩岸的浮橋,極有可能是對方的下一個目標。

駐守潼關的雍州軍,位於官軍浮橋的上游,只要對方放出火船燒浮橋,那麼只要橋一斷,南岸的官軍沒了外來糧草供應,只需過上一段時間就會斷糧。

屆時軍心大亂,敵軍再趁機出擊,搞不好大家都得完蛋,所以要趕緊調一部分軍隊過河,減輕南岸的糧食供應壓力,也適當減少兵力,免得後面撤軍過河時擁擠不堪。

對於這一建議,尉遲敬答道:“如今天氣寒冷,黃河水流漸少,說不得再過一段時間,河面結冰,那麼有沒有浮橋都無所謂了。”

“總管,如今天氣雖冷,但何時能將黃河凍上,怕沒人心裡有數,若是...”

“那就在下游搭建新浮橋,以防萬一。”

尉遲敬如是說,但實際上他已經表明了態度:想勸我撤軍?沒門!

將領們方才的建議其實很委婉,明面上是建議調部分軍隊過河就食、減輕南岸官軍的糧草消耗,實際上就是勸尉遲敬早做打算,該撤就趕緊撤,不然就走不了了。

最難打的仗是什麼仗?是敵前撤退,能從容完成敵前撤退的將領,即便不是一流名將,也差不多是了。

敵前撤退的難度在於誰來斷後,若敵軍勢大,斷後的軍隊人數不能少,而這些軍隊,實際上就是送死,因為他們掩護同袍撤了之後,沒有人掩護他們撤退,敵軍也不會放過他們。

所以敵前撤退時,即便一開始安排得如何妥當,實際一交戰,負責斷後的軍隊基本很快就會被擊潰,然後導致全軍被敵人追殺,兵敗如山倒。

以現在的情形,官軍要撤就只能往黃河北岸撤,如今黃河還沒有封凍,要過河只能乘船或者走浮橋,然而浮橋只有兩座,短時間內無法讓數萬軍隊以及民夫安全過河。

到時候敵軍趁勢掩殺,恐怕會有人被擠入黃河淹死,更別說浮橋一旦被燒斷,南岸官軍又斷了糧,走也走不得,屆時全軍覆沒不是不可能。

許多將領的意思是必須當機立斷,先保住軍隊再說,官軍轉移到北岸,留下精銳在南岸立寨,讓潼關守軍無法出擊支援弘農。

既要保得大軍主力不失,又要為友軍收復弘農爭取時間,這是穩妥之策,尉遲敬不是不知道,但這樣一來,戰機就沒了,下一次何時有,不知道。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尉遲敬已經拿下小關,距離攻破潼關,為期不遠。

那一夜,官軍設伏,將偷偷溜出小關的敵軍一網打盡,隨後問得口令,派精銳扮作這股雍州軍精銳“原路返回”,賺開關門,順利奪下小關。

計策成功,尉遲敬立刻增兵小關,準備繞到潼關後背來個東西夾擊,而此時,傳來了弘農失守的訊息。

如此一來,擺在尉遲敬面前的是兩個選擇:全軍立刻撤退到黃河北岸,或者趕在糧盡以前攻破潼關。

現在撤退,意味著數月來的攻勢失敗,他和兄長尉遲勤忙了許久,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而一旦讓宇文氏緩過勁來,以後他們再進攻關中,未必有如今的局面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