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二百四十六章 值得麼?(再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四十六章 值得麼?(再續) (1 / 2)

午後,宇文明告退,因為天子今日起來得較晚,不打算午休,所以他留下兒子宇文理陪著說話,自己向著行宮外走去,雖然有侍衛前方帶路,其實他閉著眼睛都能走出去,因為這裡原本就是他的府邸。

天子駕臨安陸,急切間營造行宮根本來不及,即是臣子又是宗親的宇文明,在自己府裡招待天子理所當然,而為了鄭重其事,他一家搬到別處暫住,騰出府邸作為行宮給天子下榻。

這樣做,並沒什麼不合適,宇文明要用以身作則的方式,讓大家知道該如何表達對天子的恭敬之情。

離開行宮,宇文明坐上馬車向官署前進,作為山南道大行臺尚書令,他要做處理的事務有很多,如今局勢緊張,不是優哉遊哉的時候。

馬車行駛在青石板路面上,車身有些許顛簸,宇文明單手枕著頭,閉目養神,天子方才問他何時派兵解懸瓠之圍,雖然說了要待時機合適,但何時才算“時機合適”,可就有得琢磨了。

不是宇文明不想救弟弟宇文溫,而是宇文溫用飛鴿傳書簡略說明戰況時,特地提醒說要提防敵軍“圍城打援”,所以,光急沒有用。

宇文氏和尉遲氏,始終都是要決裂的,只是杞王父子三人沒想到會來的這麼快,宇文明知道若不是己方應對得當,此次此刻,安陸恐怕已經易主了。

而若是沒有宇文溫的出色表現,奇蹟般擊敗五路南犯大別山五關的敵軍,隨後孤注一擲長途奔襲豫州州治懸瓠得手,局勢可不樂觀。

宇文溫襲擊懸瓠得手,以圍魏救趙的方式,解了方城之圍,更關鍵的是為山南各地完成秋收爭取到了時間,宇文明可不會浪費這麼寶貴的機會。

秋糧入庫,荊州門戶守住了,山南各地人心穩定了許多,但這只是開始,因為局勢依舊嚴峻,擺在宇文明面前的是一團亂麻,如果有可能,他真想拔刀來個“快刀斬亂麻”。

然而這不行,事情還得一件件分別處理,而己方出擊懸瓠所收穫的不光是方城之圍解除,還收穫了一個意外之喜。

宇文溫在懸瓠,居然遇到了據傳已經傷重不治的“先帝”宇文乾鏗,這可是一件意料之外的好訊息,有助於改善宇文氏目前面臨的不利處境。

宇文明想得明白,機會已經來到面前,必須牢牢抓住,才能使得局勢大為改觀。

尉遲氏實力雄厚,宇文氏要與之抗衡,除了要有能打勝仗的軍隊,還得有大義名分,可在宇文溫進入懸瓠之前,宇文氏這邊是落於下風。

之前,天子遇刺傷重不治,丞相尉遲惇擁立新君,以討伐弒君逆賊的名義,率先派兵進攻關中、山南,局勢對於杞王一方極為不妙,即便軍事上頂住了對方的猛攻,政治上卻很尷尬。

天下人會認為,天子在鄴城,杞王父子三人抗拒朝廷大軍,是逆賊。

大義名分,既不是想象中的那麼重要,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雞肋,宇文明想得很明白,他們父子三人代表著宇文氏,但是身邊沒有天子,大義名分上就壓不過尉遲惇。

沒有大義名分,他們就沒辦法拉攏中間勢力,父子三人經營山南地區多年,這種情況不明顯,但對於關中地區來說,有沒有大義名分就很重要。

關中,是周國的龍興之地,周國許多權貴、官宦人家的根基就在關中,更別說關中、隴右許多豪族也是周國的根基。

時值宇文氏危急存亡之秋,只有杞王能夠扛起宇文氏的大旗,而要想拉攏關隴的各方人士,光給好處還不夠,因為杞王能給的,蜀王一樣能給。

而尉遲氏的實力處於絕對優勢,兩家相爭,宇文氏獲勝的前景基本上不被人看好,那麼要拉攏關中、隴右的豪族、權貴們,就得靠大義名分來幫忙。

九年前天元皇帝暴斃,楊堅篡權,蜀國公尉遲迥於鄴城起兵反楊,擁立宗室、趙王幼子宇文乾鏗為帝,藉此與楊堅分庭抗禮,雖然實際上尉遲迥靠的是軍隊,但有了宇文乾鏗這個招幌,還是頗有助力的。

在鄴城另立朝廷,直接了當的告訴觀望者,投奔“新”朝,加官進爵,前途無量。

那麼現在,杞王能這樣做麼?甚至可以不用立幼帝,自己便能直接稱帝,和蜀王尉遲惇所立皇帝分庭抗禮。

考慮到人心,這樣做沒用,極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對於關隴的各方人士來說,向杞王臣服,和向蜀王臣服有什麼區別?

蜀王勝算那麼明顯,何苦冒著極大風險投到杞王這邊?

值得麼?不值得!

尤其以那些年紀比杞王大的官員來說,大家原本是同僚,杞王還是後輩,如今稱帝了,憑什麼要他們稱臣,蜀王可比杞王厲害得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