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官軍圍了懸瓠之後,攻城一直不順,許多將士心裡都憋了一股火,現在對方來找死,正合大家心意,在禦敵的同時,還要提防對方破壞堰壩。
汝水上築有攔河壩,一旁導流渠的水門是開著的,壩上立著木柵,有士兵駐守。
壩前河道打滿了木樁,敵軍若是派人泅水偷襲水壩幾無可能成功,而即便乘坐船隻順流而下,也會被露出水面的木樁阻擋,而堰壩距離懸瓠超過二里,敵軍無論如何也無法從城裡直接發動攻擊。
之所以如此嚴密防守,是因為這條橫跨汝水的堰壩作用十分重要,是溝通東西兩岸的橋樑,有利於兩岸官軍快速調動兵馬,讓各寨間能夠相互呼應。
所以敵軍今夜若要搞偷襲,南寨旁的堰壩極有可能是目標,壩上守軍早已準備就緒,為了避免成為黑夜裡明晃晃的靶子,他們沒有點火把,直接對著水面上黑乎乎的影子放箭。
到處都是火光和聲響,光影交錯加上視線差,他們搞不清對面有多少人,不過己方人數眾多,沒什麼可擔心的。
東面傳來爆炸聲,遠遠望去,東面大營方向有火光閃爍,似乎是遇到襲擊。
莫非敵軍佯攻此處,夜襲主力奔著東面大營去的?
許多人如是想,但西北方向忽然火光大作,同樣是有爆炸聲起,看著東西兩個營寨,士兵們一時間有些懵懂:莫非敵軍三面出擊,同時進攻三個方向?
本來兵力就少,這樣分兵搞夜襲,對方到底是蠢還是自大?
。。。。。。
懸瓠西北,長圍外沿,一座小寨火光沖天,守軍在大火之中苦苦支撐,與來犯之敵對射,他們在遇襲的同時就點燃了烽火,吹響了號角。
長圍呈一個圓形,將懸瓠圍在圈內,連線東、南、西、北四座大營,其間每隔一定距離又立有小寨,作為警戒之用。
各小寨守軍一旦發現有可疑之人接近長圍便可直接攔截,若發現長圍內有敵軍試圖突圍,可以立刻向兩側大營示警,到了晚上,就要防著敵軍出城破壞長圍。
今日官軍攻城,傷亡慘重,傳令兵給小寨守將帶來命令,說今夜敵軍極有可能偷襲,所以守軍做好了準備,就等著敵人“如期而至”。
而現在,敵人果然來了,在攻擊西面大營的同時,強攻此處小寨,其用意很明白,就是要在這裡攔截北面大營派來的援軍,為其攻打西面大營爭取時間。
西面大營方向火光沖天,爆炸聲此起彼伏,看來戰鬥很激烈,而小寨守軍也快要支撐不住了,對方投擲出轟天雷,威力且不說,光爆炸聲就弄得士兵們耳朵嗡嗡響。
正是緊要關頭,從北面中軍大營趕來的兵馬終於抵達,與身處暗處的敵軍開始對射,因為天黑的緣故,他們不敢冒進。
領兵將領牢記丞相的囑咐:敵軍今夜若是偷襲,極有可能是準備佯攻某處大營,然後主力伏擊趕來增援的兵馬,換而言之,對方的策略可能是圍點打援。
所以,他所率領的這支兵馬雖然人數不少,卻必須慎之又慎,夜裡行軍本來就困難,作戰更加麻煩,稍不留神隊伍太分散,就容易被人逐個擊破。
即便士兵們不是雀矇眼,晚上作戰視線很差,又不能點著火把,所以必須慎之又慎。
援兵在小寨外圍展開,小心翼翼和黑暗中不計其數的影子對射,又派出小股精銳向南摸去,果不其然在野地裡發現有絆馬索等陷阱,而長圍土坡附近也是人影憧憧,明顯有伏兵。
援兵主將心中慶幸不已,為自己的謹慎而鬆了口氣,望向南面火光沖天的西營,他決定要小心行軍,千萬不能急。
西面大營戒備森嚴,駐紮數萬兵馬,還有許多青壯,今夜已經做好了防禦準備,敵軍即便來襲,急切間無法攻入營寨,而即便攻入營寨,官軍將士人多勢眾,絕不會落下風。
所以,只要等上一會就好!
。。。。。。
西營,火光耀地宛若白晝,營內到處都是屍體,潰敗的官軍將士逃出殘破的營寨,向著黑暗曠野狼狽逃竄,緊隨其後的是安州騎兵。
西營守軍,一直在提防今夜有敵軍來襲,所以當敵軍真的來襲時,他們立刻進行了反擊,而北面中軍大營派來的援兵也很快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