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臺城,陳國天子陳叔寶正與倖臣孔範、施文慶座談,孔、施二人自年初以來表現出色,讓力排眾議派他二人監軍的陳叔寶頗為自得。
此時此刻,是孔範侃侃而談,說的是五德以及五行相生及相剋。
歷代根據五行五德之說,定自己王朝之“德性”,秦為水德,尚黑,漢的德性幾經變更,後漢時確定為火德,尚赤,故有“炎漢”之稱。
曹魏受漢禪,為土德,服色黃;晉取而代之,為金德,正朔服色,並依前代。
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遷都建康的晉國,覺得自己既屬金德,服色當尚白色,之前是搞錯了,才有八王之亂的禍事。
劉裕受禪建宋,宋為水德,服色亦如魏晉故事,以示正統;蕭齊木德、蕭梁火德,服色餘一依前代。
而陳武帝(陳霸先)受禪稱帝后,陳國為木德,服色亦如前代。
至於北虜,後魏(元魏)初為土德,自稱為黃帝之後,服尚黃,犧牲尚白,至太和年間,認為既然繼承了晉的正統,按金生水的說法,改為水德。
後來魏分東西,東魏為高齊取代,按照水生木的說法,齊國為木德,正朔服色亦如元魏;而西魏為宇文周取代,周國認為自己繼承魏統正朔,依舊為水德。
又因為周文帝(宇文泰)有黑水之讖,所以周國尚黑。
待得大象二年,周天子宇文贇忽然去世,外戚楊堅篡權,後來建立隋國,為火德,以火雀降祥之故,衣服、旗幟、犧牲尚赤,戎服以黃。
這數十年間,北邊是水德之周和木德之齊對峙,而南邊是火德之梁為木德之陳取代,後來周國滅齊,一時間勢不可擋,結果沒多久便差點分崩離析。
問題出在哪裡呢?孔範接下來要分析的就是這個問題。
當年陳(木德)、齊(木德)、周(水德)三國對峙,所謂雙木為林,再加水便是“淋”字,周國滅齊,“淋”去一木便成了“沐”,眼見著陳國要獨木難支,“沐”字卻昭顯了天下局勢。
沐者,沐猴而冠也,源出《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
周國吞併齊國,國力達到巔峰,結果周帝宇文邕於壯年之時病逝,繼位的宇文贇,狂妄自大、行為乖張,竟然自稱為“天”,這不就是沐猴而冠麼?
沐猴而冠的宇文贇當了兩年皇帝就死了,周國隨即陷入內亂,當年周國聯陳攻齊,隨後出爾反爾攻佔陳國江北、淮南州郡,接連兩代君王暴斃,這就是報應。
接下來,周、隋對抗,隋、陳聯合,兩國德性分別為土、木,土木二字加起來就是“耒”,再加周國之水就是“洡”也就是“耒水”。
按《水經注》所載,耒水出桂陽郴縣南山。
“桂陽郴縣...桂陽郴縣...”
陳叔寶沉吟著,片刻後問道:“項羽弒殺其主楚義帝熊心,朕記得是在長沙郴縣?”
“官家說得沒錯!”
施文慶適時插話,孔範把話題引到項羽弒君,現在輪到他表演了,什麼五德之說他才不信,但為了討得陳官家歡心,他和孔範是絞盡腦汁,牽強附會編了一套說詞來分析時事。
理了理思路,施文慶把話題繼續下去:“官家,秦失其鹿,群雄共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