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西陽,五味齋,宇文十五正在會客,陪同會客的還有大掌櫃王越,他們招待的客人,是“歸國華僑”司馬奈一行。
歷時將近一年,司馬奈在中原走訪名山古剎,蒐集了大量的佛學經卷,還請來了三尊佛像,以及數名得道高僧,其間順便回故鄉走了一趟。
司馬奈之父司馬達等是南朝梁國人,將近六十年前東渡倭國隨後定居,從那以後再未回到中原故土,此次司馬奈回中原收集佛經,自然是要順道回家鄉看看。
只存在於父親回憶裡的家鄉,司馬奈親眼看到了,用瓦罐裝滿家鄉的泥土,帶回倭國讓父親聞一聞家的味道。
他出生於倭國,是在渡來人的村落長大,對於中原故土沒什麼印象,如今走遍江南的山山水水,終於對於故國有了大致的概念。
大,真的好大。
倭國國土比起中原王朝版圖,不過爾爾。
“此次多虧國公打點,在下一路暢通無阻,即便是到了江南陳國,沿途也有人照應。”司馬奈由衷的說道,奈何邾國公宇文溫領兵在外,無法當面致謝。
宇文十五聞言笑道:“少村主客氣了,國公當年在倭國博多受了司馬村主恩惠,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少村主有何需求只管說。”
“不知前次國公所說海路...”
“少村主莫要心急,海路兇險,從建康至博多的航線還在摸索之中,眼見著春風驟起,海船即將試航,總得走上幾回合方能放心。”
說到這裡,宇文十五不忘再次強調:“還得勞煩少村主在博多安排好,免得我方海船抵達被人拒之門外。”
“此是自然,一切就按說好的般,若無密文,便不是邾國公派來的船。”
“國公領兵在外,留有封信讓我轉交少村主,請少村主回到倭國後交與司馬村主。”
宇文十五將個精美的木匣拿出來開啟,裡面有一封信,司馬奈過目之後將木匣合上,鄭重的行了一禮:“請國公放心,必會交到家父手中。”
作為宇文溫的親信,宇文十五代替郎主招待即將回國的司馬奈,宇文溫出行之前,已經將相關事宜詳細交代,除了宇文十五,王越也分有責任。
司馬奈一行從黃州走陸路北上,到鄴城“登記”後啟程回國,走的自然是倭國遣周使走的路,不過有了宇文溫的安排,這一路上無需擔心什麼。
他和倭國來人交往,是在朝廷那裡記錄在案的,所以司馬奈一行沿途可以名正言順在驛站住宿,直到登船離開中原,都是半官方的正式身份。
但這些福利不包括佛經、佛像,還有那些隨同司馬奈前往倭國弘揚佛法的僧人。
所以王越的職責,就是安排人手幫助司馬奈運送佛經、佛像,連同僧人的食宿一併打點,此事若在數年前會有些棘手,但如今可不一樣了。
黃州商隊往返於鄴城和西陽之間,沿途住宿都已經形成網路,王越安排商隊與司馬奈同行,幫助運貨和運人,不光是到鄴城,也包括送到海邊上船。
鄴城的豪商之中,有黃州商家的合作伙伴,藉助對方的關係網,王越可以打包票保證司馬奈一路無憂,當然基於防範之心,一切都在官府許可範圍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