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預製件’被卸下船然後運到岸上,在尋陽寨旁開始組裝起來,一座規模不小的新寨很快便初具雛形。
許多早已削尖一頭的木樁被運到這裡,都是西陽城木工作坊數月前就準備好的材料,尺寸相同木質堅硬,往地上一打,然後用橫木以及門字釘一釘,一排簡易寨牆便立好了。
如果形勢需要,還可以再立一排寨牆,然後於兩排木柵欄間填土夯實,這樣的工事再加上拼裝搭建的箭樓,能抵擋敵軍的進攻。
新寨裡建起一排排高腳木屋或竹屋,這是考慮到雨天地面泥濘,不能讓將士們的宿營地被水浸泡,而戰馬們的馬廄、草料庫也有講究,決不能讓水淹了。
一匹馬每日都要吃上許多頓,飼料以草料為主,但這些草料必須乾燥,馬匹若是吃了溼漉漉的草料,輕則拉稀重則患病無法騎乘,這樣一來會嚴重影響戰鬥力。
而馬廄及周圍環境如果過於潮溼的話,容易滋生各種蚊蟲,極易讓馬匹患上疾病並且互相傳染,一倒就是一大片。
“大家請看那邊,那座堡寨即為湓水上游營寨,陳軍在湓水邊立寨多年,原本只是軍屯戍守之地,不過我軍既然來了,對方大概會增兵防守。”
尋陽寨南側一處箭樓,西陽王宇文溫正領著幾位行軍總管檢視湓口周邊地形,人手一個千里鏡,看著湓口城南側的湓水河畔,那裡有一個堡寨,看上去規模不大。
“按照我軍細作所探,堡寨平日裡駐軍不過數百人,設施陳舊,也就是防備普通強盜,不過最近一段時間,這堡寨的防守應該會加強了一些,即是以防萬一嘛。”
“他們要防什麼呢?自然是要防我軍在那一帶築壩攔水,等水位上漲之後就開壩來個水淹湓口城,也就是所謂的‘水厄’了”
水厄兩個字,讓一旁的行軍總管慕容三藏陷入沉思,當然他不是在思考如何讓湓口遭受水厄,而是想起自家一段往事來。
慕容氏,由姓氏可知淵源,慕容三藏是燕國皇族慕容氏後裔,父親慕容紹宗為魏國名將,東魏時河南道大行臺侯景反叛,慕容紹宗奉命掛帥討伐。
惡戰持續了數月,慕容紹宗最後打得侯景大敗,只剩八百殘兵逃亡梁國。
侯景去禍害南朝了,但他反叛時投獻給西魏的州郡還在西魏手中,慕容紹宗領兵與西魏軍大戰,圍攻潁川城時守軍十分頑強,他觀察地形後決定用水攻。
東魏軍在潁川城旁的洧水上游築壩,準備水攻潁川,一日,慕容紹宗乘船行駛在洧水上,要檢視潁川城防漏洞,結果忽然颳起東北風,把慕容紹宗的座船吹向潁川城。
那時是春天,誰也沒想到會突然颳起東北風,城頭上的西魏兵用長鉤勾住戰船然後亂箭齊發,慕容紹宗情急之下跳水逃生卻溺水身亡。
父親陣亡,慕容三藏時年三歲什麼都不懂,待得日後聽起家人說起這段往事時黯然神傷,‘水厄’的陰影就一直縈繞在慕容紹宗心頭。
“無論我軍水攻與否,這個寨子必須攻拔,不然對方若開壩放水,先倒黴的可是在城外的我軍。”
“依寡人看來,若湓口久攻不下,可攻拔此寨,築壩蓄水...”
“寡人以往派出的細作探得明白,湓水距離湓口城很近,如同護城河般,甚至可以行船其上窺探城防...”
聽得宇文溫說到這裡,慕容三藏眼皮一跳,趕緊出言勸諫:“大王,於湓水行船窺探城防一事太過冒險,還請大王三思!”
按說秋冬時節只有北風,結果水戰時就颳起了東南風,湓水位於湓口城東南,要是在上面行船時又刮來一陣東南風,那可真是會出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