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王 (2 / 2)

三郎王頍,在長安長大,年少時好遊俠,到了二十歲成了長安大俠,被兄長斥為不學無術,隨後知恥而後勇,發奮讀書。

短短兩年便通五經,博聞強記,為世人稱為博物,又通曉兵法,二十二歲時,被周武帝引為露門(太學)學士,武帝每有疑問,王頍都能為其決斷。

區區兩年的讀書時間,年輕的王頍,便獲得了許多飽學之士羨慕不已的露門學士一職,王家兩兄弟一文一武,憋著股勁要為父親報仇。

適逢周國平齊,兄弟倆找到寡居的長嫂李氏和侄子王珪,接來長安居住,就等著周國平陳,屆時父仇得報。

結果造化弄人,大象二年的變亂,讓兄弟倆成了隋臣,周隋兩國多年交鋒,陳國在江南坐山觀虎鬥,眼見著報仇無望不說,還愈發倒黴起來。

二郎王頒在蜀地為官,結果前年年底形勢忽變,周軍攻入長安,身在長安的三郎王頍成了附逆貳臣,今年周軍攻入蜀地,王頒也成了附逆貳臣。

王頍畢竟是做學問的,所以不得朝廷賞識大不了在家看書,然而王頒一心要投軍伍,就是為了日後平陳時能隨軍出征,眼見著雖然命保住了,卻不太可能得從軍平陳,急得王頒團團轉。

此次率領周軍平定蜀地的主帥席毗羅,對王頒還算是比較看重,所以寫了封信讓他帶著到鄴城去找門路,而王頍則決定帶著侄子王珪去山南黃州。

眼見著時辰將至,三人在柳樹下告別,王頒騎上馬,領著隨從向東疾馳而去,要前往洛陽過黃河去鄴城,王頍帶著侄子王珪,以及各自家屬一道隨同黃州鏢隊前往西陽。

王頍與王珪來到一輛車旁,向著車上一名女子行禮:“嫂嫂,一會就要出發了,路上有何不妥之處,儘管與三郎說。”

李氏還禮:“三郎辛苦了,叔玠,一路上要聽你三叔的話。”

“是,母親。”

王珪答道,他性情淡雅,平日裡不喜多言,所以方才二叔和三叔交談,他也是聽的時候居多,平日裡不隨意結交朋友,就喜歡看書。

李氏見著兒子從行李內拿出本書,不由得嘆了口氣,兒子喜歡讀書是好事,可如今若不是靠著亡夫兩位弟弟照應,她一個寡婦哪裡能如此輕鬆。

王頒要去鄴城,而王頍受定居黃州的劉焯邀請,要到西陽去校書,他知道王珪久仰‘二劉’大名,所以王頍說動李氏舉家搬到西陽暫居,讓王珪能在二劉門下求學。

李氏不知道這一去禍福如何,畢竟長途跋涉的兇險常有耳聞,但是見著這所謂的鏢隊聲勢浩大,想來能保得路上平安,所以漸漸安心下來。

王頍和長嫂說完話,見著侄子在看書,不由得想起當年自己的模樣,走上前去問道:“叔玠,所看何書?”

“三叔,侄兒看的是《古文尚書真偽初探》。”王珪答道,自從三叔將這本書給他,便看得入了迷,畢竟這本書最近在長安的名聲可是很大的。

“到了西陽,叔玠便可見識一下黃州州學的圖書館,尤其那個通宵閱覽室。”

“三叔,那通宵閱覽室,果然有長明燈?”

“當然有,去了便知,三叔雖然沒去過,但劉士元總不會騙人的。”

信都劉焯劉士元,其實和王頍沒什麼交情,昔年周國平齊之後,兩人倒是見過幾次面,但也就是點頭之交,所以劉焯光憑一封信,無法讓王頍去西陽。

之所以有今日之行,完全是王頍處於自己的判斷和想法所做決定,周國收復長安後,他就一直賦閒在家,因為做學問的緣故,不擔心被周廷清算,也暫時不打算摻和那些破事。

什麼破事?當然是宇文氏和尉遲氏之間的破事,以王頍的眼力,看不出兩家之間有問題才怪。

是先躲起來,等兩邊決出勝負之後再出仕?雖然穩妥,但太沒意思了!

王頍有抱負,想要有一番作為,所以他讀書可不是為了做學士,否則也不會讀那麼多兵書,他雖然不及兄長王頍那般勇武,但同樣想征戰沙場。

不能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又如何?想當年,梁國將軍陳慶之,手無開弓之力,然後呢?

他認為不一定需要匹夫之勇也能建功立業,只要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即可,所以,當此時局撲朔迷離之際,正是自己一顯身手的好機會。

前提是要投對人,否則就是明珠暗投。

那個人是誰?原本不知道,但最近有了眉目,原因就是劉焯的來信:王頍和劉焯沒交情,對方是如何想到給他寫信的呢?

因為王頍這一年多來常去書肆轉,一來二往便和掌櫃相熟,他知道一定是遠在黃州的劉焯,透過掌櫃得知自己不得志,故而特地寫信相邀。

然而,實際上邀請他的未必是劉焯,而是另有其人。

王頍很快便想通其中關鍵,這個人看起來似乎比較合適,但具體行不行,還得見了本人觀其言行舉止再說。

“起~~~鏢~~~勒~~~~”

隨著鏢頭的一聲大喊,鏢師們吆喝著準備啟程上路,王頍坐上馬車,透過車窗看向南方,似乎要透過綿延的群山,看到遙遠的某個地方。

鄭譯這種人人避之不及的臭馬骨都敢買,我一個稱為附逆貳臣都勉強的人,想來並無大礙吧?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