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零二章 尚書正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零二章 尚書正義 (2 / 2)

伏生帶著這二十八篇殘缺的《尚書》,在齊魯之間講學,因為這些篇章使用當時流行的隸書書寫,故而稱為今文《尚書》,朝廷列為官學用書,因為經過許多學者的考證,認定這套書是真的。

到漢武帝時,相傳魯王劉餘擴建自己的宮殿,把隔壁孔府舊宅給拆了,結果在舊宅的牆壁裡發現了許多蝌蚪文(漢以前的大篆或?文)所書寫的竹簡。

這是古文所寫的《尚書》,由孔子的後代、學者孔安國整理,送到京城官方書庫之後,那些古文幾乎無人能夠“翻譯”,結果束之高閣。

後來好容易經有識之士辨別整理,再與通行的今文《尚書》一校對,發現多出了十六篇,人稱古文《尚書》。

然而古文《尚書》並未被朝廷重視,未列為官學用書,也沒人教授,直到王莽時才將其列於學官,還引發了著名的今、古之爭。

而東漢初年,學者杜林曾在西域邊疆得古文《尚書》一卷,愛不釋手總是隨身攜帶,生怕保管不當導致古文《尚書》失傳,當時的大學者賈逵、馬融、鄭玄都給那一卷《古文尚書》作注,從此《古文尚書》才顯於世。

但即便如此,古文《尚書》還是不如今文《尚書》受重視,東漢末年後的亂世,古文《尚書》漸漸散失,再無人問津。

後來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古文、今文《尚書》全部散失,東晉時豫章內史梅賾向朝廷獻《尚書》,自述為孔安國的古文《尚書》。

東晉朝廷將梅賾所獻《尚書》列於學官,故而後來的南朝學者學的都是梅賾所獻《尚書》。

到了隋國平陳天下一統,又經隋末亂世,到了初唐時期,唐太宗李世民詔令孔穎達等學者編制《五經正義》,確定了《尚書》的官方標準版本。

楊濟作了總結:“大王!劉光伯推崇的,是孔安國的古文《尚書》,後來孔穎達在其義疏基礎上,編纂了《尚書正義》,後世數百年都被認為是《尚書》正源。”

說到這裡,他忽然激動起來,其興奮程度讓宇文溫都吃驚。

“大王!自唐以後,天下學子所學《尚書》,便是以梅賾所獻孔傳古文《尚書》為基礎的版本,大家都認為是真書,然則兩宋時質疑之聲漸起,南宋朱熹便覺得此書可疑...”

“到我皇明之世,正德年間,時任國子監助教的梅致齋,著有《尚書考異》,不才曾經熟讀,覺得書中質疑頗有道理!”

‘到我皇明之世,到我皇明之世,現在是一千年前的南北..’宇文溫正腹誹著,忽然心臟“嘭嘭嘭”劇烈跳動起來:

楊生,你發現了盲點!

宇文溫欣喜若狂,他不關心《尚書》的真偽,什麼今文、古文,什麼孔傳古文《尚書》、杜林古文《尚書》,他從楊濟的講述當中,發現了一個商機。

二劉都認為古文《尚書》是真,在黃州州學講堂之上,卻被人當面駁斥得無言以對,這種訊息一旦擴散出去,那將讓天下讀書人為之啞然。

什麼經學傳家的世家大族,什麼成名已久的大儒,還有無數莘莘學子,要想一探究竟就得來西陽,屆時楊濟擺下擂臺舌戰群儒,他宇文溫光是賣門票就能賺得盆滿缽滿。

更別說西陽的住宿、飲食還有各種服務行業,屆時西陽城將“客似雲來”!

誰能當面打臉?楊濟!

宇文溫覺得既然南宋朱熹有過質疑,而明代那位梅助教編纂了《尚書考異》,想來考證十分嚴謹,所以讀過此書並頗有心得的楊濟,就是最好的打臉之人。

尚書正義?尚書正義在我們這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