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劉炫為了騙錢故意造假,此事一出朝野譁然,劉炫勉強保住性命,丟了官職灰溜溜回老家喝西北風去了。
“造...造假?”宇文溫聞言一愣,差點把自己本來就沒多少的小鬍鬚扯下來,這種行為可是道德汙點,說難聽些,可以此認為劉炫道德敗壞。
楊濟繼續說著劉炫生平,這位為了些許賞錢就作假,事發之後丟了官,若干年之後朝廷再度啟用,卻是將他安排給出鎮益州的蜀王楊秀做小官。
那時的劉炫歲數不小,生怕去了蜀地就客死他鄉所以不願意去,楊秀得知後大怒,派人到長安把劉炫枷了抓去成都當看門小吏。
仕途不順,劉炫只能如同好友劉焯般辭官回家鄉,辦學授業靠著學生的束脩養家餬口,到了隋末亂世,如同飄萍般隨波逐流,最後於飢寒交迫中死去。
說到這裡,楊濟提問:“大王,可知二劉除了學問出眾之外,有何相同之處?”
“都是仕途失意,命途多舛。”宇文溫淡淡的說道,不復方才喜形於色的樣子,如同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看上去有些無精打采。
他兒子的老師,學問可以稍差,但人品絕對不能有問題,一個道德敗壞的老師,只會把他的寶貝兒子們帶歪!
“大王,除此之外呢?”
“嗯?”宇文溫聞言眉頭緊鎖,片刻後說道:“莫非是貪財?”
見著楊濟點點頭,宇文溫似乎想到了什麼,他邀請劉焯來西陽時,已經‘記起’這位的生平,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死要錢’。
劉焯學問是很好,但是不交束脩(學費)的話,你別想從他那裡學到有用的知識,而劉焯有什麼見解,也不會免費與人分享。
然後是劉炫,按楊濟所說,這位為了些許賞錢,居然敢偽造古籍,為了錢連道德底線都沒了,雖然這個時代的隋國在滅亡前未必有心情懸賞收書,劉炫未必就如原先的歷史裡那樣造假騙錢,但畢竟是‘有前科’的。
“二劉”貪財,算是各自的一大缺點。
想到這裡,宇文溫有些意興闌珊,他能理解劉焯“出售知識”的做法,畢竟按照後世的觀點,這種做法也沒什麼,但他不能認同劉炫造假騙錢的行為。
好訊息?狗屁!
學問好有何用,道德底線都沒有,請回來做家教什麼的,老子不考慮了!
見著宇文溫臭著臉,楊濟卻還有話說:“大王,關於劉炫造假之事,大王的看法?”
“道德敗壞!”
“然則依下官之見,其中必有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