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陽城,西陽王府,工匠們正在安裝玻璃窗,王府長史李綱在各處安裝地點巡視,嚴格監督玻璃窗所用玻璃尺寸是否符合規定,決不許有逾制的情況發生。
朝廷派來的使者剛走,他們此行送來的公文,專門對玻璃窗的安裝做出了答覆:不得超過進貢皇宮的玻璃片規格,也就是一尺見方,厚度隨意。
皇帝所用之物當然是最好的,雖然玻璃窗沒有先例可循,朝廷也沒打算禁止民間使用玻璃窗,但本著這一原則,皇宮以外安裝的玻璃窗,其玻璃片的尺寸自然要小上一些。
使者日行二百里,只花了七日便從鄴城抵達西陽,有了朝廷的“最新指示”,早已準備就緒的黃州玻璃窯,全力以赴製作玻璃片,西陽城裡的官宦人家開始醞釀更換玻璃窗。
前提是能買得到玻璃片,山南的需求也是很旺盛的,除去各類官衙和官宦人家不說,各地大戶已經聞風而動了。
黃州的玻璃窯分官窯和民窯,都是新投產的窯爐,官窯所產玻璃片優先供應京城,皇宮的需求量很大,而丞相等一眾權貴的需求量更大,所以想到官窯買玻璃得排到數月之後。
但西陽王府是例外,因為西陽王名下就有玻璃窯,得朝廷認可之後第一時間更換府裡的窗戶,當然這筆費用得西陽王府自行承擔。
李綱轉到東坊幕府,幕府佐官辦公場所也在更換玻璃窗,一眾佐官正圍在旁邊嘰嘰喳喳議論著。
“真的透明啊!這樣的話,室內採光明顯好許多。”
“如此一來,到了冬季不用開窗也能保證光照,不怕寒風徹骨了。”
“哎哎哎,我聽說這樣一塊玻璃片,外面市價都漲到九百文一塊了,做一扇窗戶少說都得十幾貫,這也太貴了。”
“貴?你就算有錢買還不一定馬上就能買到,官窯是別想了,西陽城就四家民窯,按著先來後到,排隊都得排到幾個月後!”
遠遠看見李剛往這邊過來,眾人如鳥獸散,回到各人位置裝模作樣處理事務,不過那股新鮮勁頭還在,時不時看看窗邊正在安裝的玻璃窗。
西陽王真是闊氣,不但王府裡大規模更換玻璃窗,連帶著幕府辦公場所也換了,雖然玻璃片的成本不會是九百文一塊,但換上這麼多玻璃窗,想來花費不菲。
其實窗戶換不換,都不會影響到幕府的運作,但西陽王卻毫不吝嗇,讓佐官們近水樓臺先得月,在親朋好友那裡平添了談資。
加上幕府伙房那不錯的伙食,以及條件不錯的宿舍,西陽王作為府主,對他們這些幕僚的關照可真是不錯,尤其是“代購”。
見著李綱轉出院子,幕僚們鬆了口氣,室內氣氛再度熱絡起來,這大半年下來,他們做“代購”,可是賺了不少錢。
布匹、書籍、紙張、羽絨、白瓷,只要揣著輕飄飄的流通券多往街肆跑,每月做代購賺的錢補貼家用後,還能剩不少,娶媳婦的聘禮可都指望代購了!
“我跟你們說,本月城裡各鏢行又有打折活動...”
一人拿出幾張宣傳紙,開始眉飛色舞的分析起來,他們做代購的如今就靠著鏢行“送貨”,雖然去得越遠費用就越高,但細細算下來還有得賺。
“吶,襄陽那邊呢,最近缺羽絨,尤其是鴨絨...”
“這不能吧!前幾日襄州的幾位大掌櫃剛把黃州的鴨絨掃了一遍,還要?”
“這你就不懂了吧?他們是轉手買到梁州漢中那邊!那裡的山蠻...呃,山民錢不多,但受得住鴨騷味,願意拿山貨來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