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逆水行周> 第一百八十一章 道不同,不相為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八十一章 道不同,不相為謀 (2 / 2)

內鬥頻仍,加上皇帝昏聵,直接導致國力強於北周的北齊被對方所滅。

周國滅齊國,山東士族認為迎來了東山再起的機會,周帝宇文邕抵達鄴城之際,被高齊壓制多年的山東士人歡欣鼓舞,雲集鄴城要為即將統一天下的雄主效力。

宇文邕做出很高的姿態,下詔稱:鄒魯縉紳,幽並騎士,一介可稱,並宜銓錄。

然而被周國錄用的山東士子,往往降等授官,作為周帝所徵用的山東士人,有十八人的經歷可作為代表:

陽休之仕至和州刺史,袁聿修仕至東京司宗大夫,元修伯仕至載師大夫,崔達拏仕至小御正,源文宗仕至司成下大夫,李孝貞仕至少典祀下大夫。

顏之推仕至御史上士,辛德源仕至宣納上士,王邵,閒置,陸開明仕至宣納上士,盧思道告病還鄉,薛道衡初為御史二命士,後來也告病還鄉。

還有李祖欽、司馬幼子、李若、陸又、高行恭等,所任皆非要職務,唯一例外的是李德林,但總而言之,山東士人並不為周國朝廷重視。

這些人都是當時山東士族之中頗有才學之人,滿懷欣喜仕周,結果做的都是閒散官員,宇文邕實際上並沒有打算重用他們。

換而言之,是有意壓制。

為何壓制?因為周國的基本盤是關中,關隴貴族的地盤,有你山東士人什麼事?

更讓他們無法忍受的,是周國選官無“清濁”之分,身為天生貴種,居然被任命為卑賤的濁官,讓他們斯文掃地。

習慣了魏晉九品中正制帶來的好處,山東士族認為“士庶有別”,如今周國把他們和庶族混為一談,簡直是不可理喻,所以這周官不做也罷。

除了崔達拏後來跟著尉遲迥、李德林後來跟著楊堅,許多人當時都辭官回鄉,這些人當中,就有房彥謙。

即便是周武帝宇文邕,都不能讓房彥謙效命,丞相尉遲迥也沒能讓他再出來做官,如今的宇文溫又有何種本事讓房彥謙效命?

房彥謙是無數個山東士人的縮影,他們懷念魏晉風度,懷念下品無士族的風光日子,瞧不上關隴那幫打打殺殺的粗鄙暴發戶。

他們是家傳的經學知識,自信有滿腹經綸能夠扶助帝王治理天下,所以希望能“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希望士庶有別,希望能有高人一等的待遇。

這些人的想法有錯麼?沒有錯,因為這個時代的政治現狀就是如此,也就是所謂的門閥政治,李唐即便開了科舉,也改變不了太多。

山東勢力和關隴勢力之間的角力,一直持續到武則天時期才告一段落,而門閥政治則是和唐朝一起壽終正寢,如今的宇文溫,根本沒這能力扭轉大勢。

他的父親宇文亮,現在正極力收攏周國原本的基本盤,也就是曾經倒向楊堅的關隴權貴們,山東士人看在眼裡,必然認定宇文亮集團是以關隴勢力為核心。

有宇文邕當年的例子在,又有多少山東士人願意來投奔?

宇文溫亦是宇文亮集團的一員,即便偶有山東士族的旁支子弟來投奔,但想讓房彥謙這種層次的人留下來當官,那就是痴心妄想。

大的不願當官,想要培養小的為他效力,那可是難上加難,除非手握朝廷大權,如同曹**司馬懿那樣,強徵對方出來做官,否則想都不用想。

收好信紙,宇文溫嘆了口氣,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他不可能認同九品中正制,所以如今也沒辦法讓那些士族情節深重之人效命。

終有一日,我要讓你們嘴巴說不要,但身體卻很老實!(未完待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